皓月当空、饼香四溢的亲人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寄情抒怀,中秋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韵味浓厚。中秋,不仅是我们一个传统节日时间节点,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
团圆是中秋的文化基因。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这个定义相信没有多少人反对和质疑。这不仅因为圆圆的月亮和月饼象征团圆,更重要的是中秋蕴含着深刻的团圆文化。过去有一种说法,每到中秋,家人必须团聚,就连远嫁的女子也要赶回家中。“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团圆涉及的不只是一个个小家庭,更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尊老爱幼,孝悌之义,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下中国正处在名副其实的“流动时代”,人口众多的中国足有1/5人口处于流动状态,遥望中秋月,唤醒思乡愁,留下的是亲情的美好,不变的是精神诉求和感情寄托。
爱国是中秋的家国情怀。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发出同一个声音,祝愿祖国昌盛美好。这是融进血液的家国情怀,这是铭心刻骨的文化传承,这是一个民族的同频共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看,每年中秋,多少人“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多少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精神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发一条微信微博,传递一下民族自豪感、浓浓爱国情。
诗意是中秋的节日味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说到中秋,心中油然而生这些诗句。这些唐诗宋词寄托着古人对中秋的情感。在中秋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除了享受现代物质生活外,诗意味道会让我们变得充实、深邃。仰望星空,思接千载,望月、赏月、品月,和亲人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景、其情,何等的诗情画意,让都市烦嚣生活疲惫的人心得到荡涤。
“清”情是中秋的时代意蕴。古老的中秋习俗,带点月饼走访亲友看望长辈,不知何时起,这一纯洁的风俗变味走样,送礼行贿,公款吃喝,培育亲情、培厚民风的佳节变得猥琐不堪。“清”情是中秋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廉洁过节已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常态,令人欣慰。但还须把廉洁“规矩”扎根到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让我们和着月光,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