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良田,和美画卷,风吹稻浪满地香。随着央视大型直播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的正式开播,一幅幅美丽乡村图景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古村新貌,农产丰收,村民们的张张笑脸就是圆梦全面小康的最好侧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听,这是中华大地上的“老乡”声音: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村用电商打造互联网创业小镇;桂林市七星区竹江村打造特色花海让“空心村”变“网红村”;葛洲坝“坝上第一村”实现从开山采石到漫山铺绿的沧桑巨变……深藏于这块土地上的振兴密码正不断解开,用生动实践书写着美丽乡村新故事。
农业高质高效,小康是热火朝天的创造奋斗。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业经营更有效益,农业更有奔头。无人机撒药、农业物联网、在线技术课堂、大数据管农田、电商直播,数字技术为农业插上翅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大同黄花、柞水木耳、溧水蓝莓、淮安大米……一批批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产业不断成长,发挥“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全国各地正聚焦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农民富裕富足,小康是勇敢追逐的美好希望。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增长6.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740元,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脱贫成果和村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写照。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农民创业、发展特色产业……一系列做法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20多年来,“农民教授”们扎根农村,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新时代的农民也一改旧形象,从“靠天吃饭”到激发创新创造潜能,从“自给自足”到积极寻找商品市场,从“竭泽而渔”到兼顾可持续发展,他们不再受限于一亩三分地的辛勤耕耘,敢于创新、勇于追梦,一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带动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乡村宜居宜业,小康是人民期盼的美丽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江苏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山水画意的靖安依托“天然氧吧”,发展如诗般的乡村旅游走上致富路;徜徉在安徽黄山新安江的山水画廊,游客感受渔舟唱晚的“慢生活”。如今,村里路也宽了,灯也亮了,村民们都住上了新型农房,一批又一批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农家乐点燃了袅袅炊烟,精品民宿吸引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绘就出一幅幅小康新画卷。干净清爽、山青水绿的宜居环境,人人和善、守礼有序的文明风气,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蓬勃发展的文化建设,构成了中国人心底最渴望回归的“世外桃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给乡村注入勃勃生机,才能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正笔力遒劲书写着欣欣向荣的小康答卷,正如一位村民所说:我心中的小康生活水平早就达到了,还得努力,还能更好,还得加油!(毛丹丹 苏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