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地评线】听·见丨打造传统文化IP,如何向“悟空”取真经?
2024-09-03 15:3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董高

最近,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两部作品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首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获赞无数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西游记》的新一波讨论;而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后,观众评价褒贬不一,与《红楼梦》相关的一系列经典作品、网络二次创作作品等也再度获得关注。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作品不同,《西游记》和《红楼梦》各自有着自己的“平行宇宙”,也为后来者留下了更大的解读与创新空间。可以看到,近年来,文化市场涌现出不少《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改编作品,特别是一些依托现代化技术产生的“破圈”作品,不仅广受好评,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相关文化的传播力。

其实,类似于《黑神话:悟空》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样以现代化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做法数见不鲜。

得益于国内影视、游戏、动漫等文化形式的崛起与发展,《西游记》《封神榜》《山海经》《白蛇传》这些神话传说成为“富矿”。神话传说的属性,更便于创作者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即便有些作品天马行空甚至已经脱离原著情节,但只要角色形象、故事内涵、画面场景还是大家熟悉的样子,大家依旧愿意接受甚至喜爱这些变化与重现。

而像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类作品,准备良久、制作用心,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原貌,却未能获得普遍认可。出现这样的差别,与各种传统文化本身的属性、定位相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新形式所呈现的“内核”是否与大众熟悉、认可的传统文化“内核”一脉相承。所以,对于以现代化形式展现传统文化,观众心中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纵使“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东西也得坚守不变。

“变与不变”,其实也是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的课题。

这其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就是在解构甚至重塑文化表象的同时,传承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地探索与尝试:舞蹈《只此青绿》展现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清丽,曼妙的舞姿、流动的画面都精准放大了原画的审美趣味;越剧《新龙门客栈》以传统戏曲的形式再现武侠故事,并借力短视频平台凸显亮点,别具一格的塑造方式赋予了角色新的魅力,也让越剧剧场迎来新戏迷;“新中式”的概念着眼器物、衣饰、家居、空间等,将传统元素的点缀发展为中式美学的融入,为现代工业文明语境下的生活方式增添了新的意境;针灸推拿、刮痧、养生等中医文化不仅成为国内年轻人喜爱的新潮流,在海外也逐渐受到青睐,其实用价值焕发出新的光彩……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象之下,实则是大家在实用、审美、感受体验、道德伦理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源远流长的文化,往往包含了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化价值;能够被广泛认同的文化,也往往包含了人们对这些文化的集体记忆。而人们对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则是接受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基础。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视为“古”与“今”的割裂关系,更不能视为“旧”与“新”的对立关系;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既不能一味地复制、重现,也不能简单地翻新、迎合,而是要找到蕴含其中、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并将其放大,在不破坏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再用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方式形态将其一一呈现,让人们能够切切实实从现代化手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熟悉、实用和美好。

当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路总有一些探索和实践,会有成功也会有挫折,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搞清楚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哪些是可以创新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总会找到更适宜的契合点。

标签:
责编:史雪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