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雨非
近日,“精致女生坐高铁”“精致女生出差的一天”等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掀起一波热潮。视频中,博主画着精致的妆容,坐着电动行李箱,拎着名牌包包,进入车厢后便开启“精致生活模式”,先是消毒座位、擦窗户、换拖鞋、开加湿器,接着拿出电脑、红外投影键盘、便携式打印机进行工作,工作完还能泡茶、插花、美甲……
对此,有网友表示:“我真的好喜欢这种”“我就爱看她搞这些小东西”,也有网友评论:“消费主义陷阱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高铁轮子都没你忙”。
尽管褒贬不一,这样的视频在一些网络平台有着数万甚至几十万的点击量。“精致女生”的系列视频为何如此吸睛?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小伙伴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他们有着对视频所呈现出来的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通过观看视频,或多或少让他们找到了生活中“治愈系”和“仪式感”。
其实,不难看出,这满满“仪式感”的背后是一本生意经。受众以为的生活小妙招,或许是商家营销的连环招。“精致女生”的视频中,高铁车厢被包装成了带货场景,短短一两分钟视频就通过上百个分镜头的剪辑,植入了几十种所谓“精致”生活中用到的家居产品。久而久之,随着“精致”系列视频的不断输出,受众会逐渐把自己融入到视频设定的生活情境当中。这时候,一些人或许开始认为,购买博主同款产品就能得到同款“精致”生活。在吸引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后,博主便开始带货,点开主页的商品橱窗,视频中出现的家居产品都有对应的购买链接。显然,这里充满了各种“套路”。
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通常,对于大多数外出的人们来说,旅途赶路一般风尘仆仆,只会随身携带必备用品。细观视频不难发现,看似精致人设的日常生活,实则不符合常规逻辑,比如在高铁途中打印招标文件、随身携带可以折叠的花瓶和鲜花、随手就能拿出红酒杯品尝饮料等,更像是把家搬进了高铁,反倒将简单的生活复杂化。
面对花样百出的消费陷阱,如何不被割韭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受众不妨在购买前,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东西,或许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消费,切莫只顾埋头“抄作业”。我们期待更加理性、健康、绿色的消费观念,而不是这种被诱导的消费。
其实,“精致”的生活方式可以由自己定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与其把毛坯的日子打造成精装的朋友圈,不如脚踏实地过好内心向往的生活。多面的青春,同样的精彩。那些兢兢业业完成工作、勤勤恳恳经营生活、认认真真学习“补钙”的大多数年轻小伙伴,大家的生活同样熠熠发光。毕竟,真正的“精致”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而不是被刻意包装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