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空牛奶盒”走俏,背后问题当深思
2024-08-14 16:2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高级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云柏

“牛奶盒叠好捆好,100个28块”“空牛奶盒剪开洗净晾干,上架就是有货”“100个牛奶盒包邮,当天4点前可发”……近来,某线上交易平台扎堆上新“空牛奶盒”,数十元的打包价,销路甚好。

为何本该被丢进垃圾回收箱的废弃物能在网上热卖?源自某些学校的“环保作业”。据媒体报道,一些小学将收集空牛奶盒作为“环保作业”布置给学生,以期让孩子从小树立低碳理念、养成节约习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学校将“环保作业”以量化牛奶盒的形式呈现,且上交数量脱离实际时,被迫“接招”的家长们就不得不开始网购“作业”,进而造成上述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一开始,学校布置这项作业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就是希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环保”理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垃圾分类到巡河护河,再到植绿护绿,都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当然,回收空牛奶盒也是培养环保意识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方式。如果一些学校就简单粗暴地以“回收空牛奶盒”为环保“命题”,则不仅限制了孩子们对环保理念的认知与理解,而且人为地将教育方式固化了。

找到问题所在,也要看看问题背后的成因。当前,全面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命题,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学校将相关教育目标与成绩奖励挂钩,让本该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变成处处留痕的“任务摊派”,那就很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简单来说,从写字打卡、读书打卡、活动打卡,到网上竞赛和手工作业,再到各种出具证明的社会实践,当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KPI”扑面而来,老师们忙着应对各种检查、填写报告材料、整理过程台账,无暇顾及这样的任务是否能带给学生真正的成长,家长和学生则在层层叠加的压力之下变得有些疲惫,于是乎选择“走捷径”敷衍了事,最终导致好政策没能达到应有的“好效应”。

很显然,包括环保理念养成在内的素质教育,不能简单用数字与指标来衡量成效。有一个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从2023年秋季开始,武汉市改革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纳入试点范围的100所中小学书记校长履职考评指标体系中,不设考试分数、升学等指标,直接事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权重超过60%。经过一个学期探索,2.5万名试点学校学生中,体质健康优良人数净增2234人。

素质教育确实任重道远,武汉市的改革实践也不是标准答案,但一定是有益的探索。无论是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自发性,还是帮助学生真正培养实践的、兴趣的、生活的学习方式,都值得鼓励与支持。而只有摆脱令人疲惫的层层摊派做法与类似形式主义之风,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回归初心,从而实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目标。

标签:
责编:柏丽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