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丨出游“避坑指南”是面镜子
2024-06-28 19:3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文心衣

“这些景点实力劝退” “超实用旅游红黑榜” “XX住宿陷阱揭秘”……随着暑期来临,人们出游热情高涨,社交平台上的各种“避坑指南”也持续升温。

所谓“避坑指南”,大多来源于游客们的亲身经历分享,涵盖各种热门和小众景区,涉及门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坑”,都能找到。对于游客来说,一边是即将启程的满心期待,一边是担心“掉坑”的忐忑不安。出行前通过“避坑指南”多做些功课,提前了解景区真实情况,以期自己在真正出游时,少一些“来都来了”的无奈,避免掉到“坑”里的风险。

“避坑指南”为何火?或许还和一些景区噱头十足,名不副实有关。近年来,旅游持续升温。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在社交平台引流加持之下,一些小众目的地、网红景点也迎来“泼天的富贵”。但在一些地方,游客却遇到糟心事:轻则有的景点纯属“照骗”,被乱收费“割韭菜”;重则生命健康都可能遭遇风险……随着游客维权意识增强,不认坑、敢较真、愿分享的人越来越多,“避坑指南”受到欢迎也就顺理成章。

“避坑指南”其实可以看作是网友给旅游目的地的差评。对于发布“避坑指南”的网友来说,一些问题或许还上升不到向管理部门投诉的程度,但也反映出当前某些景区真实状况与游客对更好旅游体验感追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特别是提醒那些被点名的地方和景点,更要充分重视、主动作为,梳理自身问题,着手整改完善,尽快把“坑”填上,改善旅游环境。

不可否认,“避坑指南”也存在局限性。每个人的旅游体验都有所不同,“避坑指南”所反映的信息可能存在片面性;个别人还可能故意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但对着这些吐槽“照照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却不失为改进工作、查漏补缺的好办法。畅通游客投诉渠道,提高问题处理效率,加码监管清除病源,各地不妨多算长远“大账”,由游客无奈“避坑”,变自己主动“填坑”,才是真正治本。

我们也乐见,在文旅宣传“花式内卷”的当下,不妨也“卷”一下游客体验。此前,某地文旅部门有奖征集“旅游痛点”,针对网友提交的问题“绝不护短”,给予回应。这个举措很生动,也很耐人寻味。优化文旅环境不玩虚的,铲除旅游痛点动真格的,只要能实实在在提升游客体验感,游客自然会“用脚投票”,而当地民众也能更有获得感。

“避坑指南”的走红,背后是人们对更高品质旅游体验的追求。如今,各地在营造和宣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旅IP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不过,一时之间冲上热搜榜、得到大流量是一回事,能不能用优质、过硬的服务质量留住游客的心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时期,要让蜂拥而至的游客感到宾至如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暑期客流高峰下,景区如何保障旅游品质?是时候拿出真本事迎接四方宾朋了。

标签:景区;避坑;出游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