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听·见丨莫要对“AI填报志愿”过度依赖
2024-06-27 15:5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辛弦

近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阶段,如何填报志愿,自己的分数能上哪个大学,这是所有考生关注的问题。而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用AI填报志愿成为很多考生的选择。

据网友称,只要输入高考地区、考试分数、区域位次、兴趣方向等信息,就能自动生成一张属于自己的高考志愿信息表上,在这张表上,推荐的大学、专业和录取概率一应俱全。但是,真的可以完全利用AI来进行志愿填报吗?

必须承认,在一定程度上,用AI填报志愿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便利并减少了信息差。在众多的高校和专业选择面前,一般的考生难以详细了解每个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就业前景,从而会产生某种“信息焦虑”,他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

在这种情况,AI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来:有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准的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和整合大量的历史数据,如各大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志愿推荐。同时,AI还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考生被不同院校录取的概率,帮助考生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尽管AI填报志愿具有诸多优势,但也要理性和辩证地看待。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市面上的AI志愿填报软件鱼龙混杂,虽然都声称能够“精准填报”,但实际上推荐结果并不准确。要知道,AI的决策取决于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算法的科学性,而某些软件在数据分析和算法设计上就存在缺陷,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志愿填报环境。

更何况,有些软件是真AI还是假噱头,普通人也无法辨别,有些软件也只是基于以往公开录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后简单推荐。实际上,不同的软件推荐的结果很可能大相径庭,不仅谈不上“助力”,还会让考生面临“退档”“滑档”等严重后果。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选择的过程,体现了个人的主观决策,虽然AI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所谓“最优”的填报方案,但是还是无法完全替代考生和家长的判断和情感因素。个人的兴趣、特长和目标这些较为主观的因素,很难用简单的数据或指标来量化,更难以直接输入到AI系统中进行精确分析。

因此,将AI当做一种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辅助工具,用于在特定分数范围内快速识别并列出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和参考。而如果将高考志愿填报的决策权全权交给AI,让AI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决策的主导者,则无疑是陷入一种误区。毕竟,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件人生大事,不能把自己的未来全部交给“算法”来做决定。而考生与家长一起认真研究填报志愿的过程,也是成长中一段很有意义的历程,或许未来的人生道路就此有了努力方向。

标签:填报;考生;高考
责编:舒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