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听·见丨面对网红课程,莫为“信息焦虑”埋单
2024-06-22 14:35: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雨非

“5分钟掌握写作技巧”“18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富人如何教育孩子”“这不是一门课,而是一次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近日,在各大平台上,以迅速见效、打破阶层为卖点的课程随处可见,网红卖课市场可谓风生水起。但有媒体调查发现,网红卖课市场的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课程同质化,网红根据自身“咖位”对课程随意定价、消费者退费维权难等问题屡见不鲜。

网红卖课市场迅速发展的背后,或多或少折射了当下部分人群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如今,在信息爆炸时代,很多人或许都面临“信息焦虑”。今年6月,由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94.8%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生活开启了“倍速键”,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大,担心落后于人。在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想通过增加自身技能的方式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在面对海量信息堆积的网络,如何快速有效筛选出最具价值的内容,成为了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此时,有些网红抓住受众这一心理,紧盯流量变现的机会,纷纷推出理财、健身、情商、教育等种类繁多的网课,做起了售卖课程的生意,客观上俘获了一批又一批“粉丝”的心。

随着付费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为知识付费无可厚非。消费者在购买了网红课程后,也确实能省去一些筛选纷繁信息的过程,且上课时间、地点灵活不受限,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知识付费的大军,也有其客观的市场需求。

“萝卜快了不洗泥。”正因为市场有需求,且发展速度较快,目前行业也出现了较为混乱的现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比如,一些不良商家进行套路式营销,先是打造人设积攒“粉丝”,在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利用话题制造焦虑、紧接着便是通过私域流量售卖IP课程。这些课程往往是将一些免费的甚至没有含金量的内容进行包装设计,通过夸大宣传的手段高价售卖,吸引“韭菜”为之埋单。

实际情况是,一些人在付费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未获得等价的知识或服务,转而想要维权时却投诉无门,白白花了冤枉钱。最近,网红卖课“翻车”事件接连发生,“AI教父”某某的课程被下架,网红某“太太”因课程内容与实际严重不符被媒体点名。对此,有网友评论:“各位要擦亮眼睛啊!”“个人所需吧!”“这就是割韭菜。”

其实,建立行业标准等相关保障制度,是规范知识付费市场良心循环必不可少的举措。建议相关部门逐步设置从业门槛,不断完善官方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畅通用户举报通道,发现问题后及时跟进处理,对于扰乱市场的行为积极查处。各大网络平台同样需要加大审核机制,在从业人员的讲课资质、授课内容等方面把好审核关,为用户做好前置的筛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知识付费市场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同样,消费者也应当正确看待网红卖课现象,理性选择网红课程。特别是,对于“快速入门”“改变命运”等花式宣传留个心眼,少一些盲目跟风,莫为“信息焦虑”埋单。

标签:
责编:颜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