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丨让临期食品“跑赢时间”,好事更须办好
2023-07-24 11:1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新江苏评论员 苏立心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江苏评论员 苏立心

在某买菜平台晚间集市频道里购买馄饨,收到货时还有两个多小时就要过期了。消费者在申请退货遭拒后,以欺诈为由将平台告上了法院。但最终因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近日,某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名为《购买临期食品发现2小时后过期!消费者索3倍赔偿,没获法院支持……》的推文。该消息一经发出,让临期食品这一话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并引发热议。

临期食品,通常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近几年,购买“价格低”“折扣大”“性价比高”的临期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很多年轻人甚至以“临食工”自称。

有网友表示,“很多东西的保质期,只是最佳食用时间,虽然临近保质期,只要没有变质,是可以吃的。”还有网友认为,“临期不是过期,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也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生活方式。”

从网上留言来看,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也更容易接受临期食品。大家对临期食品的看法普遍更加理性、也更加宽容,愿意追求一种以更便宜价格来获得心仪商品的消费方式。

在豆瓣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聚集了近10万名临期食品爱好者。大家分享着发现的优质店铺和自己的购买心得。在短视频平台,“临期食品”话题的视频播放量突破了21.3亿次。而在不少人的微信里,一些购物平台折扣群的“福利官”们,也正在“乐此不疲”地发布着当日产品的最新优惠活动。

临期食品从低调清仓到火热打折销售,其背后伴随着的是消费观念的悄然转变。毫无疑问,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追求是永恒的,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看中商品的品质和消费体验,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很多人看来,对临期产品的“拯救”,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产品的最大价值,还能充分感受到自身正践行着社会责任和担当。

客观而言,临期食品的销售使得大量即将被处理的食品,以较大“折扣”的标识重新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让原本临期的“剩宴”拥有了更好的“归宿”。在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优惠的同时,也盘活了企业库存、降低了经济损失,极大程度地减少了食品浪费现象,某种意义上也最终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损耗,确实是一举多得。

但好事也需要办好。

据媒体报道,当前,临期食品处理方式除了传统的在专有货架上特价促销或“买一送一”捆绑出售,还涌现出公益捐献和绿色循环等新型处理方式。传统的零散销售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也逐渐演变成更集中化、规模化的临期销售商超模式。

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哪一种对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其背后的舌尖安全问题都不容忽视。商家销售临期食品,需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切不可打“擦边球”,或者以临期食品的价格空间来赚“黑心钱”。有媒体甚至认为,“临期食品”能走多远,取决于能否始终敬畏消费者权益。

反对舌尖上的浪费需从一粥一饭开始,但食品安全之弦同样须臾不可松懈。临期食品的价格“很美”,销量大增后的安全问题则“很重”。这就需要商家自律、市场监管以及行业规范等多方共同发力、共同守护。一方面,商家应当严格按照《反食品浪费法》规定,做好临期食品的“分类管理”“特别标示”“集中陈列出售”,让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明明白白地购买。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对临期食品进行重点监管,定期开展专项巡察,严查“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等行为。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国家标准,给临期食品加上更精确的“倒计时”,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

而作为消费者,加强自我甄别能力同样很重要。选择正规购买渠道,同时,还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确保购买时在保质期内,核实贮存条件,确认包装无破损、无胀袋、无漏气等现象。另外,还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来理性消费,不建议因价格便宜而过量囤积,避免造成新的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期待在多方合力下,让临期食品“跑赢时间”实现其最大价值,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助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