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紫金e评:水脉连文脉,从“何以运河”中读懂“何以中国”
2024-06-23 10:4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摄于大运河扬州邵伯段。李红良 摄

国脉千里流日月,棹歌悠扬颂文明。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盛夏时节,扬州市古运河东关古渡游客络绎不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漫步其间,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当代“扬州慢”的烟火胜景,更能体会到千年运河文脉汇入时代大潮的勃勃生机。

千里通波,舟楫如梭。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运河人家的精神纽带,是生活的、人文的,更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的。有人说,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中国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条运河。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五周年。十年呵护,运河新生;五年建设,渐具雏形。

悠悠运河,历历千载。水波涟涟,润泽众生。大运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十载春秋,大运河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为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坚实支撑。大运河,是水路,也是“文路”。护水脉、传文脉,唱响的是新时代文化传承之歌。

水脉连着文脉,在“何以运河”里,世界可以读懂“何以中国”。一河运载千秋,十年再启新程。沟通南北、文化交融的大运河是中国的;联结中外、运通四海的大运河是世界的。洛阳含嘉仓的炭化粟、写有“荆记肉铺”的白釉黑彩碗、产自唐代的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日前,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上,240余件(套)文物静静诉说着大运河的辉煌过往。8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寻迹”“探胜”“见证”“融汇”四个部分依次展开,为观众呈现新时代大运河考古成果与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新变化、新成就。在时空交错的坐标里探寻一条河,我们不只看到一个辽阔而古老的中国,更看到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人文史诗。

水利万物,和合共生。千年运河,万象更新。活用现代技术,在世遗时代展现大运河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从“何以运河”到“何以中国”,我们追问和探寻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波光粼粼的大运河,隐藏着水脉与文脉相通的“谜底”——吴韵汉风的温润、水韵书香的敦厚,不只是穿越了2500多年历史、绵延了3200公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今天的大运河,蕴藏着“何以中国”的文明伟力。(邓海建)

标签:大运河;扬州;何以中国
责编:孔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