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地评线】紫金e评:让数字赋予古老文物“新生命”
2022-11-30 09:5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苏心棋  
1
听新闻

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推荐的“数字敦煌”入选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这是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上文化交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五大领域200余项案例中获选的12项案例之一。

除了敦煌石窟外,近年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马王堆汉墓等众多文物古迹都开始利用数字化进行文物数据采集。在江苏,淮安市博物馆为更好地做好汉代画像石的文物保护和应用,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馆藏20多块画像石开展数字化采集工作,助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实现重生、永存。这些文物古迹数字化的背后需要多种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文物信息数字化采集与存档技术、文物数字化修复技术和文物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先进的数字技术正在赋予古老文物“新生命”。

文物古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遇损毁难以恢复。数字化能够避免文物古迹在遭遇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等不可逆的灾难时完全覆灭的命运,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延缓文物因自然规律无法避免的消逝过程。同时,数字化文物的管理、保存、运营等所需要的成本将大幅降低,也节省了文物维护成本。

比如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化探索的敦煌石窟,经过30年的摸索与发展,目前已完成20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对于敦煌壁画逐年出现的酥碱、脱落、空鼓、起甲等现象,数字化采集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让文物古迹在数字世界得以永存,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多元利用提供更多可能。同时,与现场参观相比,数字化云游敦煌也避免了实地参观中游客身上的水气和温度为石窟壁画保存带来的不可逆损伤,达到了保护文物的效果。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应用于对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通过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精确的数据,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还能广泛用于文物诊断、评估、修复体系,对受损文物原状与修复过程进行全面记载,科学制定修复方案。

同样不可忽略的是,文物数字化所带来的巨大普惠效益。囿于地域和时间,文物古迹难以实现面向所有公众均等开放,而数字化建设赋予了这一理想实现的可能。比如,“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英文版上线后,更是进一步向全球展示了敦煌魅力,访问用户遍布全球78个国家,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此类数字化产品通过沉浸式技术,不仅可以为游客带来更方便、更细节的视觉感官体验,也可以用更加通俗的方式,增加与年轻网民的互动和交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成果进一步普惠共享。

让数字赋予古老文物“新生命”,可以说才刚刚起步,未来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涉及的各领域各方面都加大研究和开发的力度。相信在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手段助推下,文物古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会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在数字化世界中,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珍宝,必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苏心棋)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