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可以深呼吸”也是面镜子
2021-11-23 12: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做得不错,据说是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于是,当地打出宣传语“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来为自己作宣传。笔者最近在基层发现,像这样的地方,逐渐多了起来。不少地方都把“可以深呼吸”作为良好生态的金字招牌,在地方形象展示、招商引资、旅游推介等活动中不无骄傲地亮出来。当然,也有不少地方,正瞄准成为“可以深呼吸的地方”而努力。

“可以深呼吸的地方”多起来,当然是好事。这说明空气质量好了,环境保护产生效果了。但仔细品品,总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呼吸,应该是人的一种最原始本能,也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求。如果深呼吸都成为一种高品质生活的象征,如果把一个最本能的要求作为我们一个最幸福的追求,这本身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思么?

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曾有一段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以至于人们不敢随心所欲地深呼吸了。以“可以深呼吸”作宣传语,确实是抓住了人们的需求。但“可以深呼吸”本身,同样值得深入研究。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深呼吸”也是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生态环保方面仍存在着标准还不够高、要求还不够严、水平还参差不齐等问题和不足,照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再次警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各地在生态环保上下了很大力气,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百姓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就拿江苏来说,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十三五”时期,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都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去年,全省有5个设区市率先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3个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新世纪以来最好。尽管成绩斐然,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一块明显短板,还有很多“欠账”需要去还。从近年来相关调查来看,老百姓对于空气质量、饮用水安全、土地污染、垃圾处理等关乎切身安全和利益的问题,意见仍然较为集中。解决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问题,仍需要“钉钉子”精神,仍亟待下更大气力。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也告诫我们,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必然要求。

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自然会更加迫切,其中也必然会对污染防治、生态环保、美丽家园建设等提出更高要求。大家都希望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着新鲜纯净的空气、喝上干净放心的水、吃上安全且有营养的食物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生态环保领域一些历史遗留和发展积累形成的“老大难”问题,也势必会迎来彻底解决的契机。对此,我们更应抓住历史机遇,提高工作标准,与时俱进担当作为。

让老百姓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深呼吸”,而且还能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回馈”,或许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耿联)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