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一票否决,别让“1”拖累了“N”
2021-10-14 09: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左中甫  
1
听新闻

一些地方为基层减负不力,“一票否决”泛化问题仍然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房宁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他调查过的一个县级政府,全年各项工作中“一票否决”事项竟有28项之多,只要其中一项做不好,干部的一年辛苦就很可能付之东流。这一现象值得警惕。

作为一种倒逼机制,“一票否决”具有很强的制约力,一直以来在干部考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谨防滥用和泛化。考核贵在牵引、要在精准。被纳入“一票否决”的任务,理应是对整体工作具有前提性、制约性作用的极少数项目。比如安全生产,这方面一出事往往会造成“一失万无”的严重后果,将其纳入“一票否决”确有必要。再比如,在教育领域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对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将起到刚性约束作用,可敦促其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一票”使用得当,就能对“N项”其他工作起到正向带动和促进作用。

实行“一票否决”,如何设置“一票”很重要。设置合理,推进各项工作就能体现轻重缓急,实际操作也将更加有章法、有节奏。反之,如果纳入否决项的工作任务本身“重量级”“优先级”不够,或者项目过多、过滥,那就有悖于实行“一票否决”初衷,且易流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一个县有28项工作可以“一票否决”,实际上几乎是“票票否决”,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再者,只要其中一项工作出了问题就被“一票否决”,其他工作干得再好都无法得到认可肯定,那么相关干部会不会就此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显然,如果因为“1”而拖累“N”,那就明显走偏了,对众多基层工作者也有失公平。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一票否决”设置不当、逐步泛化,既加大基层负担、影响基层工作,不少时候也会挫伤被考核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原本用来推动和促进工作的一把“利器”,可能成为影响甚至阻碍基层工作出彩、干部出色的“钝器”。矛盾有主次、任务有轻重,“十个指头”不可能平均用力。中办在2019年曾发文明确提出,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这就是为了切实替基层减负,充分激发和调动基层工作热情。

越是负重前行,越要勇毅担当。为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我省出台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使干部在科学的考评中释放潜能、在合理的期许中自觉行为、在正确的导向中不断奋进,凝心聚力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各级各部门合理设置、科学实行“一票否决”,是深入落实“三项机制”的具体要求。不让干事创业者动辄得咎、不让基层干部背上不必要的包袱,是中央和省委的明确要求,也是基层工作者的普遍期待。(左中甫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