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用性格测试淘汰考生科学吗?
2018-04-13 16: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综合  
1
听新闻

  一个在导师、家长眼中及朋友圈表现非常优秀、活跃的女生,在参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的校园招聘中,通过笔试、面试后,却被第三方机构ATA(全美在线)判定在情绪上存在高风险,委托方江西省分行以此拒录。求职性格测试有没有必要,是否是刷“非关系户”的潜规则等,成为网友热议话题。最新的消息是,银行决定让小鑫再进行一次性格测试。




  虽然,从信度和效度上看,市面上各式各样的性格测试大多不靠谱。如著名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这套性格测评是由凯瑟琳布里格斯母女参考瑞士精神分析学家卡尔荣格的理论设计出来的,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成百上千万人参与了此项测试,至今拥趸甚众。

  然而,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MBTI不靠谱:荣格是早期的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本身争议很大;MBTI理论中,评价人的个性有4个维度——内向型-外向型、直觉型-实感型、知觉型-判断型和思考型-情感型。所有人在每个维度上都是非此即彼,这种二分法太过简单。有研究显示,进行MBTI测试,即使是在短时间(如5周)后重新测试,也会有50%的人得出不同的结果;而且很多人会有一两个维度处于中间值附近,一两道测试题的答案不同,整个结果就不同了。面对心理学界的强烈质疑,迈尔斯布里格斯基金会也不得不表示,慎将MBTI测试用于“招聘或就业”。

  目前,心理学界比较认可的是基于“大五”人格理论(The Five-Factor Model,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的性格测试,不过依然有学者觉得“大五”人格测试信度和效度不够高,国外版本也不太适合中国人。虽然“大五”人格有认可度,但过分相信大五人格测验仍然是危险的。所以,即使是“大五”人格测验的结果,也应作为选拔人才的参考指标,不能作为主要指标。

 

  对企业来说,面对众多的求职者,通过性格测试刷掉一批人非常划算。性格测试可以在网上进行,不需要人监督,选拔成本比增加人手面试低得多。知名大企业都搞性格测试,自己也搞,不仅“高大上”,也能显示公司对招聘重视。

  对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如何从众多求职者中,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对企业至关重要。这类有深远影响,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决策被称为高赌注(high-stake)决策。为了做好决策,自然需要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性格测试总会提供一些信息。

  一些国外学者还尖刻地指出,人力资源部门会全力避免代价高昂的雇佣失误,人格测试既是一种筛选机制,又是推卸责任的手段。

  性格测试也早已不是心理学的小游戏,而变成了一个产业,在美国已形成了约5亿美元的市场,每年增长率在10%~15%。一个产业一旦形成,就会有自己的利益。从业者能获得高额回报,相关企业能不断扩展业务,他们又怎会愿意承认心理测评没啥用呢?

 


  虽然性格测试大都不靠谱,但一些基于心理学进步形成的性格测试,选拔人才时有参考意义。企业通过远程性格测试和电脑评分,能扩大选拔范围,减少招聘开支,从这个角度看,性格测试并非一无是处。因此,进行性格测试,既是企业的权利,又是企业的自由。不过,对于性格测试的结果,企业应有更客观的认识。

  回到此次事件,银行作为招聘方,并将性格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那也应当知道性格检测的信度不足,系统也可能误判,银行看到“高风险”的结果,应主动告知应聘者,安排时间重测,而不是等媒体曝光了才有反应。

  更重要的是,性格测试不能成为就业歧视的工具。有论者指出,性格测试这种与客观能力无关的主观测试,应尽量前置,不应放到最后,以免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间。同时,面对一些企业奇葩的就业歧视,如血型歧视、左撇子歧视、星座歧视、属相歧视等,我国也应尽快完善就业歧视法规,给求职者一个通畅的权利救济通道。

 

 

网友留言:

  @GLTFOX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Now帅起来

  招聘本来就是这样,人家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没有任何理由,借口而已,何必这么认真。

  @闹啥闹

  非常具有主观性的一个测试,愣是测出来有问题,而且还把这事闹这么大。这个测试真的很能说明问题了。

  @金盆洗手

  性格测试不过不录取很正常吧,这个能上新闻,估计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测试还是有一定准确性。

  @挽风等晚风晚

  这个有什么用啊,我做过,就因为这个被韵达刷了(100多人就录了12个,最后包括我在内被这个题又刷了一次),这个题完全可以作假的。

精彩评论:

  拒录风波是“机器测评”背锅的招聘黑幕?

  单位的轻慢是出于惯性,而上述网友的惯性质疑,其实也是来自这个惯性。哪怕这次真是机器出错的误伤特例,但整个过程中单位的大喇喇表现,也难得网友好感。大家第一反应,不是认为机器出错,而是联想到之前类似准垄断行业的各种照片丑闻、惊心黑幕。可能误会了这次事主,但它也是为此前造成民众固有印象惯性思维的种种招聘黑幕的恶劣与不公买单。冤吗?还真难不假思索,脱口就答。详细

  性格测评,使用不当会构成性格歧视

  这些看起来很炫目的现代科技,很容易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一些人的前途就可能被判了死刑。这就妨碍了社会公平公正,这种权力一旦被滥用,相当于扼杀了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有很大的危害性。社会不能不对这种能力作出限制。详细

小编建议:

  1.市面上各式各样的性格测试大多不靠谱,测试结果不必太当真。

  2.性格测试不靠谱的原因,不难理解;但不靠谱还依旧流行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3.企业有进行性格测试的自由,但性格测试不能成为就业歧视的借口。

  对求职者来说,既可以借鉴前人经验,投雇主所好,也可以合理表现真我。毕竟,性格测试不可怕,任何测试结果,也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将来;一家以性格测试为唯一选拔依据的企业,错过也不值得可惜。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