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11个官员被一个商家放倒,官员们何以不堪一击
2017-07-12 10: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教育扶贫项目招标成“私人订制”,一个商人搞定11名官员;采购一本练习簿“雁过拔毛”收5厘钱“好处费”,几十家出版机构在中小学教辅材推销中行贿,招标采购部门官员“前赴后继”受贿落马……近期安徽曝光的几起教育腐败案,透露了学校设备、教材等招标采购过程的乱象和制度漏洞。(711 中国新闻网) 

  一个商家轻易放倒11个官员,看来官员太不是商家对手,实在不堪一击。安徽多名官员在教育招标项目玩“私人订制”,“前赴后继”,居然把一本练习簿5厘钱“好处费”都看在眼里,真是利欲熏心到了极致。 

  有人以“糖衣炮弹防不及防”为由,给这些恬不知耻贪腐行为找理由,实为不折不扣的借口。不可否认,近些年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招标采购“黑洞”触目皆是,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虽然政府在设备、辅教材等统一招标采购环节具备一套公开招标程序,但预留了“人为可操作空间”,供应商往往通过提前“做手脚”,给相关官员表示了“意思”和承诺,招标采购的官员与经销商成了一条绳子上的两只蚂蚱,评标打分“偏心偏向”,致使公开招标变成了“私人订制”、“萝卜招标”。  

  应该承认,不少招标采购部门官员,见钱眼开,见利忘旨(宗旨),陷入了一张自编或他编难以自拔的利益网,信仰彻底坍塌,“官念”完全扭曲,绞尽脑汁修改标准来“适应”经销商。利益驱动下,一桩桩肮脏、庞大的官与商、权与利的交易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一是招标采购环节表面上看似没啥漏洞,实际上细处推敲问题多多,有关方面用堂而皇之所谓科学流程,糊弄视听,掩护肮脏,提前为“伸手”埋下伏笔;二是医疗、教育等招标采购权力集中,但制度设计不完善,负责招标采购的官员成为各方利益的“攻关对象”,而监管程序、标准、法规却不健全。 

  真不知道官方一些招标采购领域,何时才能干净?有人给出 “官商分离”的良方,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几乎没有可能。要想医治招标采购领域隐形腐败顽疾,不妨“三副猛药”一齐下:招标采购过程事前评估筛选,确定可参与投标的项目;事中由专业监理全程跟踪,落实监督环节;事后再次评估与审计,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当然,对其中的贪官要发现起严惩一起,不仅如此,还要随时观察“药效”如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 “服假药”或“不服药”。如此,才有可能避免官员不会被商家放倒的怪象乱象,还政府招标采购领域清明阳光生态。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