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紫金e评:创新动能奔涌 科技强国可期
2024-06-25 10:0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投身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兜底凝“动力”。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实践证明,开启科技强国新征程,离不开国家总体布局统筹协调作用的发挥。为此,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家总体布局统筹协调能力,统筹协调创新资源和要素,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形成运行有序、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学科建设,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属学科、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深化科技领域改革等措施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

基础研究破“壁垒”。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基础。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基础研究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但我国仍然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亟待破解,加强基础研究刻不容缓。因此,各级部门必须真正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在前瞻布局、构建体系、稳定投入、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当中,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

人才强国涌“活水”。过往实践证明,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天问一号”探测火星,“雪龙2”号首航南极,“海斗一号”万米海试,“复兴号”高铁穿越山海……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到战略高技术,再到民生科技,每一个领域的每一次“破壁”“出圈”,都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因此,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即可实现,关键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各级部门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争取更大荣光,让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征程中,让我们坚定创新自信、抢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更好释放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量,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从无到有”的新突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精彩篇章。(付顺明)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