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 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策划制作的全媒体大型特别报道《还看今朝·江苏篇》,一经播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广泛热议,人们纷纷赞赏美好江苏这些年的新变化,也通过视频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到了香甜的果实背后,江苏所付出的“洪荒之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重要指示精神,江苏以”洪荒之力“坚定不移地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描绘了一幅“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画卷。
以洪荒之力练就经济“硬实力“。经济强,绝不是片面追求GDP,而是追求百姓就业的GDP,追求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GDP,其出发点和归宿,是百姓的福祉。作为中国平均海拔最低的省份,江苏却凭借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国的经济高地,使”江苏富足“成为了百姓的骄傲和自豪。在这份骄傲和自豪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江苏人的勤勉和努力,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洪荒之力“。”天下才子,半出江南“这句老话,放在今天,同样合适。”聚力创新“中谁是主角呢?就是江苏人。东海之路升起世界领先的海工平台,谁能知,这是几千名江苏人用一集装箱的设计草图换来的心血结晶,海洋强国的背后,凝聚着勤奋江苏人的汗水、泪水和智慧。世界上最强最大的吊机,谁能知,这是一名”工科女子“的杰作;动静自如的中国高铁,是几代轨道运输工匠的心血;一列地铁车厢,大概需要安装100多种线材,每一条线就像南京明城墙的每一块砖上,都刻着工匠的名字。质量更好、效益更高、致力民生,《还看今朝》江苏人以特有的勤勉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画卷上抹下一道彩虹。
以洪荒之力提升文明“软实力“。经济富,更要精神富。《还看今朝》中通过10多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江苏、文明江苏、健康江苏。文明指标有很多种,生态文明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求生存“,也要”求生态“。看似”两难“,实则”双赢“。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城市联手保护,传统文化的历史遗迹,在现代文明社会获得了尊贵地位,流淌了千年的大运何,焕发出了青春活力;纸浆污水在经过无数次努力试验后,终变成了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江苏大剧院,打造文化新地标,一脚刹车温暖一座城,24小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平添一份力。
以洪荒之力培育文明“江苏人“。环境美、山水美,江苏人更美。江苏人是一张最好的名片。世界发展大会,万千乡情浓化为了”江苏智慧“,一大批远在异国他乡的江苏人,重新选择返回到家乡,有的扎根在江南水乡,让现代文明与乡村田园交相辉映,有的选择当一名工匠,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了促进江苏发展的新动力。一个个江苏人,充满着活力,反映的是一个个平凡而朴实的江苏百姓用文明、向上、向善的平凡力量为建设美好家园的点滴善行义举,用细小而生动的文明行动不断改善着精神面貌。美丽江苏,因为每个江苏人的文明力量,在一点一滴变化,从公交站台上的一拥而上,慢慢变成先下后上、尊老礼让;从果皮随手一扔到放入果箱;从随地吐痰到用纸巾接住扔进垃圾箱,城市环境秩序的一点一点变化彰显着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践行,让城市变的更加美丽和具有新风尚。说到底,江苏精神理想和文明愿景,是建立在每一个人以“让生活更美好”的基础之上。(渔舟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