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各部门相继制定新一年的减负目标,控制督查频次、减少“打招呼”式督查依然是基层普遍关注的减负重点之一。实践中,督查人员要善于用好“四力”,切实解决好督查指导不深不透、问题整改标准不高等影响督查工作质效的难题。
用脚力“丈量土地”,掌握工作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降低督查频次,并不意味着一项重点工程的推进成效,能够仅仅依靠一次督查“定乾坤”,这既需要“施工者”定期交流汇报,也需要督查者持续跟踪问效。督查人员要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工作调研,深入基层一线,多到“田间地头找感觉”,多到“项目现场问长短”。要始终保持“深调研”的定力,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更多采取“幕后调研”方式,及时了解项目建设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以常态调研支撑综合督查考核,用真心真情真意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问卷。
用眼力“针砭时弊”,直指问题根源。开展综合性的联合督查,需要督查人员全身心投入其中,精准识别督查内容,在督查实践中既能发掘特色亮点,又能洞察问题所在。然而实际中,有的被查单位存在“混淆视听”“和稀泥”的心理,在督查中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对督查工作无形中设置了障碍。遇到此类情况,督查人员应时刻保持公正心态和清醒头脑,瞄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正确方向,发挥“一叶易色而知秋”的火眼金睛作用,努力做到“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未见”,直指问题本源,开对解决问题的“方子”,切实提高检查指导工作实效。
用脑力“拉长补强”,抬高督查站位。基层工作千条线,督查工作队伍作为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的关键一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时刻不忘“充电补钙”。要“上接天线”,对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精神做到了然于胸,对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感悟、准确理解,并结合工作实际转化为有形思考,用以指导督查工作实践。要“下接地气”,对被督查单位的工作方式、业务流程等牢记于心,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对自身要求提高了,工作部署才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更高层面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用笔力“春风化雨”,带动提质增效。脚力是充分掌握工作情况、支撑督查结论的基础,笔力则是反映督查成效的载体,是传达信息的有效手段。在检查指导后的问题反馈环节,督查人员需要用朴实、客观、准确的文字,将日常调研及工作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大家听得懂、看得进、能接受的方式反馈给被查单位,并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对检查指导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作进一步梳理,结合自身的所思所想进行总结提炼,在督查通报等材料中作客观反映,形成指导面上工作提质增效的经验总结。
(作者:王钧,宿迁市宿豫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