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云柏
3月24日,无锡马拉松赛上诞生了一个让众多跑者为之振奋的数字:何杰以2小时06分57秒的成绩再度改写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带领中国马拉松进入“206”时代。同一天,从无锡到武汉,从重庆到成都,18座城市迎来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赛事热潮,近30万人在各自赛道起跑跨越。
发令枪响,18城同日开跑,日益浓厚的“跑马热”正在席卷全国。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深入人心的当下,中国各地马拉松赛事迎来强势复苏。国内高水平专业运动员接连创下纪录的同时,大众跑者的参与热情也在不断提高。同样拿无锡这场马拉松来说,共有3423名选手成功跑进3小时大关,位列全球马拉松赛事“破三”人数的第三位。不论是全民参与度还是赛事专业度,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马拉松都已迈上了更高台阶。
在这样的氛围里,举办马拉松,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
“因体育赛事奔赴一座城”,一场万众瞩目的马拉松赛事,给了众多跑步爱好者来到这座城市的理由。不少业内人士算过跑马经济账,除了报名、赞助、冠名等直接收入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还将间接拉动当地衣、食、住、行、游、购等各项消费,单场马拉松能为城市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收益。
由此看来,作为唯一穿越大街小巷、渗透城市“毛细血管”的大众运动,马拉松早已不限于赛事本身,它是展现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更是拉动文旅市场发展的消费“引擎”。
在今年春季开赛的马拉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借马荐城”的优秀范例:在樱花树下鸣枪的“汉马”串联起武汉三镇20多个著名景点,两江粉黛映入五湖潋滟,春光铺满近50公里的江城赛道;成都双遗马拉松在烟雨缭绕的都江堰正式开跑,从幽甲天下的青城山到风景入怀的灌县古城,沿途串联起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山水城林尽收眼底;茂名马拉松跑者奔跑在“最美滨海赛道”,林海相影遇上舌尖非遗,环湾碧道衔入古老渔村,共同促成山海与城市的邂逅……数十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与城市人文紧密相连,向来自各地的跑者,更通过媒体报道向世界释放着独属这座城的魅力。
当然,要把马拉松赛事转换为“马拉松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合格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都是成功举办一场马拉松赛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与内涵,以文旅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方式激发更多消费增量,营造“以赛营城、以赛兴业”的良好氛围,推出独一无二的城市IP,显然是摆在各大主办城市面前的新课题。如何在“答题”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则是马拉松给我们带来的又一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