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背篓专线”传递城市温度,烟火气需要多方呵护
2024-03-23 18:3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非文

在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人们亲切称它为“背篓专线”——每天都有一群菜农背着背篓,坐地铁去市区卖菜。但最近,有人建议早晚高峰禁止带菜筐等大型物品上地铁,因为这“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对此,重庆轨道交通回应:只要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如果菜弄脏车厢,可反映给工作人员处理。

“一条地铁、一座城市的包容,就是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扁担。”“这才是人情味,人间烟火味的社会。”“好贴心,好温暖,点赞城市公共服务!”网友这些质朴的留言,既是对重庆轨道交通有理有据回应的肯定,更是对城市人文温度的点赞。

或许,在建议“禁止菜筐上地铁”的人看来,菜筐等大型物品可能会给其他乘客的出行带来困扰,希望地铁上是舒适美观的。但也要理解,一座城市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不论是公文包、双肩包,还是背篓扁担和菜筐,都是城市的一分子,都是为了生活在奔波。试想,如果在一大早的地铁里,碰见这群勤劳的人,挑着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果蔬,绿油油的青菜、黄澄澄的橙子、红扑扑的西红柿……这是多么热烈而真实的烟火人间啊!更何况,菜农们普遍是在清晨6点赶第一班地铁去卖货,与绝大多数上班族的出行时间也是错开的。

菜农冯爷爷说,以前他到市区卖菜要换乘几趟公交,一个多小时都到不了,“现在乘坐地铁,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还不用折腾。”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理应为全民服务,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菜农们享受到更便捷的交通,这不就是“民生”两个字的意义所在吗?

一个个沉甸甸的背篓里,装的不仅仅是瓜果蔬菜,更是一个家庭的一日三餐,也是菜农们的“就业”和“饭碗”。通过连接城乡的地铁,将自家种植的蔬菜带到市区销售,既能让菜农自食其力增加收入,同时也能让城市居民买到新鲜便宜的果蔬,可以说是菜农、居民、城市“三赢”的局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其实,不只是重庆,我国很多地方都在打造“幸福城市”,用人性化安排呵护烟火日常,用制度设计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在南京,有20多家“宁青驿站”,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不超过14天的免费过渡性住宿,解决了毕业生的燃眉之急;因接纳流浪者、拾荒者而遭遇投诉,杭州图书馆表示“无权干涉”,只要他们把手洗干净再阅读;去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有网友晒出了扬州市政府食堂的游客餐,有荤有素,四菜一汤,也就花28元,扬州主城区景区周边40处机关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开放……

有人说,重庆这条轨道交通,跑出的不只是风驰电掣的速度,还“跑”出了便民惠民的温度。一座城市的发展,绝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应是融合共享、美美与共。“背篓专线”开通后,菜农们的菜卖得更快了,他们的脸上也有了更多笑容。车厢中弥漫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热气腾腾的生活。这个画面,也是普通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注释。

标签:地铁;菜农;背篓
责编:邵文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