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地评线】听·见丨高校“抬头率100%”的课火了,传统文化凭啥如此受欢迎
2024-03-22 19:16: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南昌大学官微

新江苏评论员 留白

“‘抬头率’可以说是100%。”近日,在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堂上,很多同学将课上拍摄的短视频分享至各大社交平台,被百万网友点赞。挥水袖、转折扇、上戏装……课堂上,主讲老师陈俐带同学们一起近距离接触赣剧艺术。比起只让学生现场观看,陈俐更重视学生们的亲身体验,“我们让同学走上讲台,让他们感受水袖是怎么样抖的,枪是怎么样耍的,还给他们扮上装扮。”课堂上,还有不少学生主动上台,模仿学习老师的动作,台下的同学们频频鼓掌,夸赞声、欢呼声不断。

以往谈到传统文化,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有人觉得它有些老套、古板,有人认为它“曲高和寡”,这也成为了困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大因素。之所以会有这些刻板印象,归根结蒂,还是因为大部分人在生活中缺少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传统文化要传承与发展,惟有不断走向大众、拥抱年轻一代。只有主动敞开怀抱,才能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并改变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

近年来,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走进校园,正是一种积极的努力和尝试。除了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堂外,还有不少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如厦门大学的选修课《国剧赏析》、兰州大学的艺术通识课《敦煌文化艺术鉴赏与设计体验》等等,此外还有不少高校成立了传统文化社团,通过体验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越来越多年轻的小伙伴在这一过程中走进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也可以是亲切的、有趣的,从此便在心中埋下一粒热爱的种子。

事实上,对于传统文化来说,高校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普及和推广的途径。它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通过鲜活的、生动的现场体验和实践,面对面感受活灵活现的艺术,让更多年轻小伙伴了解、熟悉传统文化,甚至主动记录、传播、点赞传统文化。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堂课产生的效果毕竟有限,如何让教学效果不仅仅流于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对于高校来说,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十分重要,同时,应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授。比如,在兰州大学《敦煌文化艺术鉴赏与设计体验》课上,学生们可以将敦煌与本专业相结合,进行各种“跨界”艺术创作:有学生以培养皿为画布,微生物为颜料,培养出形似“飞天”的生物培养基;有学生用代码敲出包含敦煌石窟元素的“敦煌”二字;有学生融合自己对敦煌艺术风格的理解,创作竹笛曲目……这样的课堂,不只是停在浅层教学,而是尝试让传统文化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推动它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学生未来就业方面形成对接。当前,有些地方已经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一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外聘非遗大师到校任教,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对口输送助推当地特色非遗产业发展。

当下,“国潮热”持续升温,汉服、中医、八段锦、英歌舞等等,都在年轻小伙伴中大受追捧。如何把握时机,顺势而为,让当下的年轻小伙伴有更多机会了解、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让传统文化在更多年轻世代心中萌芽、扎根、内化直至生生不息,值得各方思考,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