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路下穿京沪铁路,实现栖霞山与仙林湖“牵手”;冲沟路上跨牛首山河,畅通百家湖片区交通微循环……近日,南京开建多个“百米工程”,将一些近在咫尺却被阻隔的区域连接打通,获得市民交口称赞。
“抬头看得见,绕路走半天”,类似的交通断点在城市中并不少见。“断头路”之所以存在,大多由于道路规划建设时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太多,很容易遇到种种阻碍,比如城市区域规划调整、地块征收难度较大、文物保护等手续办理周期较长、项目建设方案和规划线位还在调整变化、建设资金尚未落实到位等。
城市路网犹如人的周身血脉,一处不通则全身难受,“断头路”对周边居民、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而除了市内交通断点,跨市、跨省交界处的路网断点也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痛点。由于发展程度、规划需求不同,不同行政区划的毗邻地区,常常让人感叹“看得到、走不到”。打通省际“断头路”项目,对提升跨省区域路网功能、改善城市周边交通环境有着积极作用。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着力打通老百姓呼声高、能促进区域发展的省界“断头路”,日益成为共识,但在具体规划和建设层面,各地仍面临重重考验。
“断头路”的治理,考验着水平与担当。河流分隔的“自然断点”毕竟是少数,各自规划造成的“区域断点”才是主流,“断头路”很多时候正是“断”在利益上。尤其是跨市、跨省的断点打通,必然会触动某些局部利益。打通“断头路”,就得打破局部利益的“小九九”,看清整体利益的“大格局”。在多方协调之下,长三角地区正加速打通跨省“断头路”,比如去年底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东航路至康力大道正式通车、今年宜长高速开通等,体现出一种大局观与责任担当。这启示我们,打通“断头路”的关键是加强“一盘棋”思维,要在更高层级统一调度,做到高位协调、统筹安排、监督问责,确保相关省市协调推进、携手攻克难点。
有形的“断头路”要打通,无形的“断头路”更是城市治理的“大考”。道路规划上只顾本行政区的利益,道路建设中只强调本部门的规矩——这样的弊病不除,“断头路”就难以消除,成为城市建设的“慢性病”、区域发展的“肠梗阻”。打通“断头路”不仅事关城市发展,也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不仅要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攻克现有断点,更要以系统思维进行创新治理,对路网建设涉及的方案规划、前期手续办理、现场施工等方方面面进行优化和创新,增强协调性和整体感。无论是南京的“百米工程”还是省际的“一体连接”,都彰显出机制创新的重要作用,像联席会办、挂钩推进、挂牌督查等制度创新,就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地应总结经验、大胆试验,联合探索如何在体制机制层面一体打通无形“断头路”,以交通一体化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筑基铺路。(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