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 读胡秉铎写给父亲的信
2021-04-08 09: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因事被警察厅下狱了,儿已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1927年,年轻的共产党员胡秉铎在南京英勇牺牲,年仅25岁。遇难前夕,胡秉铎给父亲留下了这封总共只有40多字的简短遗书。90多年后,读其信、念其人,依旧让人感动不已。

在雨花英烈中,许多人堪称那个年代的“高富帅”——家境殷实,学历较高,一表人才。他们本来可以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却义无反顾地选择走上革命道路。胡秉铎就是一位典型:其父是贵州省榕江县首富,本人大学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北伐战争,编过革命报刊,干过情报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胡秉铎被捕,坚贞不屈的他在南京英勇就义。

“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这句话,如黄钟大吕,声震天地;如曙光乍现,照彻夜空。在旧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心怀共产主义理想,殒身不恤、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在他们眼里,这个“主义”就是道路,就是前途,就是生命;为“主义”而献身,死得其所、虽死犹生。许多英烈用生命践行理想,牺牲在风华正茂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已经镌刻进历史长卷,为后人长久地追怀。

热爱生命、珍重亲情是人之常情。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还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志士形象:李大钊夫妇的伉俪情深,陈独秀父子的亲情互动,北大师生的相互砥砺……无情未必真豪杰。在生命的最后段落,年轻的胡秉铎何尝没有对生命的留恋、对亲情的眷顾?但他并没有为此动摇,而是极其克制又冷静地安慰亲人不要挂念,告诉亲人自己为何选择牺牲。如他一样,在个人情感与革命理想发生冲突、出现矛盾、陷入两难之际,先烈们常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选择,展现了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殚精竭虑,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在人民群众心中筑起一座座丰碑。无需讳言,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私欲膨胀、腐化变质,在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中背弃了党的宗旨、侵害了人民利益,成为不可饶恕的历史罪人。这正说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共产党人决不能忘本,决不能丢掉初心使命、理想信念。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今天我们重读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要透过字里行间读懂革命先烈的精神内核,感受撼人心魄的信仰力量,激发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在新征途上创造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这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传承。(左中甫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