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正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苏州投入上亿元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蝶变驻新颜,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上海浦东新区书院镇塘北村,在水清岸绿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做起了“水文化”文章,打造出美丽乡村的新亮点。升级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民群众才会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丽乡村需要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干净整洁的村貌,是美丽乡村的外在;淳朴向上的民风,则是美丽乡村的内涵。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从最基础的美化入手进行整治,装点好村庄的“外在美”;搭建乡村大舞台、传承地方戏曲……加大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力度,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村庄的“内在美”;江苏宿迁出台《人情新风“宿9条”》,“请客要适度,宴席不铺张”,移风易俗让“俗”变“雅”,文明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让美丽乡村更有“内涵”。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延伸,从“环境美”向“生活美”靠拢,从“外在美”向“内涵美”拓展,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为全面小康添彩增色。
眼下,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新农民在稻花香里进行实打实的“乡村振兴”。绿色农产品销路广,乡村游生态游消费旺,绿水青山正转化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不管是声名鹊起的特色小镇,还是小桥流水、渔歌唱晚的乡村,一个个村庄都渐渐有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景。守住“绿色家底”,激发生态红利,才有幸福生活踏歌至。
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目标。广袤田野上,无人机在空中喷洒药水,系统后台经过分析处理大数据,自动控制专用设备进行精准滴灌……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乡村有了现代化的科技之“美”。
绿色发展为美丽乡村筑“路”,产业兴旺为美丽乡村扎“根”,乡风文明让美丽乡村有“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勾画出全面小康新图景。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激发向上的蓬勃力量,我们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让全面小康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