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是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的歌曲。走在强农兴农的征程上,再听此歌,依然能让我们热血沸腾。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三农”是中国现代化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从容而行,就不畏艰难险阻;奋力奔跑,就不怕山高路远。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方向更清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不仅为我们通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想彼岸提供了“桥”和“船”,更为我们驾船渡桥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桨”和“车”,让我们前行有了方向。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步伐更稳健。乡村振兴,人才要先行;科技支撑、人才是关键,涉农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要对接农业创新发展新要求,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扎根土地,守得春暖花开;创新研究,能育瓜果满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和发展动力。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动力更充足。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特殊重要性。当前,越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越是要稳住“三农”,守住这个战略后院。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拿出更多科技成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近14亿人的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肩负起兴农报国使命,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奔腾而至,给农业注入创新的血液、插上高飞的翅膀。无人机在空中喷洒药水;大数据系统在后台分析处理后,自动控制专用设备进行精准滴灌;销售形成产业链,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互联网+农业”,成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不惧风雨,不畏艰难,从泥土中来,向未来而去,我们激情豪迈,步履铿锵。(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