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细”处着手把垃圾分类工作办实做好
2019-07-16 09: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群  
1
听新闻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 “强制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垃圾强制分类,上海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按照《条例》,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可谓出了实招。北京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机制,倒逼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公共机构提升垃圾分类效果,推行硬招。垃圾分类,看似很小的事,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协调配合,多出实招,拿出硬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精细入微”加大知识普及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要想让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让人明白”就是硬道理。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垃圾分类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利用各类媒介等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让人们对常见的垃圾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懂得该如何进行类别划分,从而更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细入毫芒”做好分类保障工作。从随手一投,到要分清类别,由简到繁成为习惯,需要管理者理细做好设计、更有耐心的沟通做好保障工作。既坚持垃圾分类这一原则性目标,又照顾到市民的实际需求,在“方便”与“不方便”之间找好平衡。在福州,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亭有遮雨棚和洗手台,大幅的垃圾分类指导牌,放在每个垃圾桶上方,让老人不用低头弯腰就能一眼看清楚;在北京,每个垃圾袋上都有二维码,投放时只需要扫一下码,对应的垃圾桶就会自动开启投放口。由简到繁,更要将“难”化易,如此才能真正让人们主动将垃圾分类。

  “精耕细作”提升垃圾回收能力。除了要引导广大群众把垃圾分好之外,垃圾分类之后的处理同样至关重要。垃圾的运送和处置是一个整体。如果末端处置设施不能体现垃圾分类的价值,则前端垃圾分类处置的功能就失去了意义。只有把垃圾处置和回收利用这两项垃圾分类的“后半篇文章”做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的投入,善于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拓宽再生资源领域的应用渠道,让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从“一扔了之”到像整理自家衣柜一样打理垃圾,垃圾分类还有一段路要走。这项工作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作一次实质性测量。我们从细处入手,把“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中华大地天蓝、山绿、水清,让中国更美丽。(李群)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