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督察情况指出,山西省多地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重视不够,多地整改方案照抄照搬现象严重,形式主义问题突出,甚至只是“喊口号”“刷标语”,失职失责明显。
去年,山西临汾环保数据造假,有16名责任人受到刑事处罚。按理说,山西全省之后应引以为戒,更重视治理污染的工作。可这次山西多地照抄整改方案,甚至连再检查一遍、改几个字都懒得做,令人愕然。抄袭整改方案,或许没有数据造假严重,但在本质上也是造假。而涉及的地方明摆着没有“更重视”环保,“一抄了之”表明其完全没有把群众对环境污染强烈不满的诉求当回事,完全无视中央环保督察这把利剑。这背后,更暴露出某些地方政府官员麻木消极的观念态度和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
面对督察,少一些“过关”心态。中央环保督察“护航”,就是为了既有环保工作“生态”纠偏,让环境治理保护更务实、更精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背景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减少煤炭消费量,已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山西难免要“壮士断腕”,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路径。“啃硬骨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做好打长期硬仗的准备。靠“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明显是过不了关的,“抄袭整改方案”也抄不出美丽中国,环境保护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面对督察,多一些实干精神。某些地方,党政重视往往伴随着督察检查变成了“一阵风”,有督察检查的时候搞临时突击,平时基本没有过问研究。为了确保问题整改不超时限,虚报谎报整改进度,妄图以“作秀”式的行动代替了深入的分析和切实的行动。方案都不对症下药,执行恐怕也是糊弄造假。照抄整改方案,应付环保督察,说明有关地方仍然拿不出“干货”,甚至在心理上也有畏难抵触情绪。而抵触与畏惧,来源于没有摆正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不破除形式主义,从根本上想办法,抓落实,谁都逃不过公众的监督。
“假整改”解决不了“真问题”,最终会影响群众获得感,折损政府公信力。环保整改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必须动真格地“严问责”“真处理”,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对失职失责干部要敢“大刀阔斧”的处罚,才能保护好山清水秀、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锻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所讲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一个地方出现多起“抄袭整改方案”事件绝非偶然,究竟是激励机制缺乏,监管力度不够,还是政绩考核仍以“GDP”论英雄?只有从根本着手,深挖问题根源,持续用力治理,才能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问责固然必要,想出路更是关键,保护生态才是目的。一些遭遇发展困境的地方应该努力解放思想,向具有绿色环保产业的地方学习。拥有先进技术和绿色产能的地方,也应该多多交流合作,帮助“有困难”的省份。青山绿水还是秃山黑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中有杆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不能有局外人和旁观者,让公开、透明、实质的督查检查推动基层工作的落实,明乎此,我们都应多一点定力、多一些自觉,共同为生态环境修复扛起责任。(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