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扶贫捐赠款物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进一步规范扶贫捐赠款物的管理、安排和使用,充分发挥其效益。(1月11日《广西日报》)
何谓扶贫捐赠款物?广西日前出台的管理办法明确,是指在脱贫攻坚期间(2018-2020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为支持扶贫开发所捐赠、受赠人所接收的捐赠资金和物资。毋庸置疑,进一步规范扶贫捐赠款物的管理、安排和使用,有助于从源头上保证捐赠款物的安全,真正让接收、分配、拨付、使用等各环节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还能充分尊重和体现捐赠人的意愿,避免爱心受到伤害。
古人讲,“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都是一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到这个时候,越需要激励更多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进来,集众心、聚众智、合众力,推动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共同向贫困发起挑战,帮助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确保全面小康路上没有一人一户掉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事实证明,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行动上慷慨解囊、捐钱捐物,众人汇聚起来的爱心,不仅可以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让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一些向好的改变,也可以让更多正在经历着生活的风霜雨打的贫困人口,多一些温暖和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从而坚定脱贫摘帽、勤劳致富的信心。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扶贫捐赠款物的管理与使用并不规范,致使截留套取、挪作他用、贪污私分等问题频频出现,不仅无法发挥扶贫捐赠款物的应有效用,还让捐赠人的爱心受到损伤,更在无形中消解了社会的捐赠热情,其危害不言而喻。当此之际,进一步规范扶贫捐赠款物的管理、安排和使用,从源头上保证捐赠物款的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比如,扶贫捐赠款物如何管理、如何使用,最后又用在了什么地方,各环节工作又该由谁来监管?这些都需要制度规范的保驾护航。
在这个意义上,广西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管理办法,对扶贫捐赠款物实行常态化监管,可谓正当其时。从扶贫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到扶贫捐赠款物的接收与管理、扶贫募捐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评估和奖励宣传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犹如给扶贫捐赠款物戴上了“紧箍咒”,通上了“高压电”,在确保捐赠款物安全的同时,也能让捐赠款物用得其所、用当其时,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捐赠款物的使用效率,真正让扶贫捐赠款物成为一本明白账、廉洁账、放心账。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需要社会各方勠力同心、合力攻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我们相信,只要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再强大一点,各类爱心组织的参与再踊跃一点,全社会的爱心行动再更多一点,必将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让更多贫困群众奔向脱贫致富之路,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