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我不是药神》的四大硬伤
2018-07-09 16: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暑期档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可谓是一骑绝尘,各大院线排得密密麻麻,仍旧场场爆满,豆瓣给出了罕见的9.0的高分,观众不论男女老幼也是好评如潮。截至7月9日,5天的票房已达14 亿,几乎与放映了一个月的《侏罗纪世界2》相当,保守估计月内拿下30亿不在话下。

  但吹捧再多,瑜不掩瑕,电影中的几处硬伤还是清晰可见,笔者也就冒天下之大不韪,拿出来说道说道。

  情节上的硬伤。故事取材于真实的故事,这让编剧的确省了不少的心,只需嫁接一头一尾,中间添油加醋就能制造出挠痒和催泪的效果了。但百密一疏,收尾的高潮阶段的情节塑造成了彻头彻尾的烂尾工程。假药案的首犯程勇被判刑5年,而作为同案犯的刘牧师、思慧以及吕受益、黄毛等人也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即便免于起诉也应该有个交代,这么重要的情节居然被华丽地忽略了。实际上,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曹斌在办案过程中实际上是留下过话茬的,可惜埋了伏笔,却忘了记号。

  与此类似的还有假院士张长林,这个十恶不赦的真正假药贩子,最后在警方审讯中“大义凛然”的表现过于戏剧化,180度的大转折显然过于突兀。这且不说,作为与程勇案相关的案件,张长林的下场如何,也欠缺一个交代。

  演技上的硬伤。说起来,《我不是药神》是文牧野导演的作品,宁浩和徐峥不过是个监制,但看完全片透露出的却只有山争哥哥拍片的套路,而整部影片也几乎成了另类的“泰囧”,只剩下山争哥哥的独角戏。

  不得不承认,徐峥是个自带流量的好演员,他亦庄亦谐的表演为片子增色不少,而相形之下,剧中人物吕受益、刘思慧、刘牧师、黄毛和曹斌的戏份就显得少之又少了,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如果硬是要挑出个最佳配角的话,黄毛似乎还勉强算得上有血有肉。

  如果,把黄毛的角色给王宝强,把吕受益的角色给黄渤,把刘牧师的角色给相声演员于谦,没准料会更多,效果也会大不同。

  画面上的硬伤。尽管票房业绩不俗,但留给观众印象深刻的对白段子甚少,除了那一句声嘶力竭的“他就是想活下去,有什么错?”之外,几乎乏善可陈。

  更让人压抑的是片中不厌其烦展示了白血病人群体戴口罩的场面,作为情节高潮上的泪点,有些地方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有些地方却有种把观众硬按在芥末桶里,逼着大家抹眼泪的感觉,这种绑架式的画面令人不爽。

  另外,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印度,不管是商店还是住房,街道还是小巷,码头还是工厂,画面一水的脏乱差,充斥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种噪音,与事件发生的真实年代造成了过度的偏差错位。一方面暴露了主创者错误的认知,一方面也令镜头缺少对比和跨越,117分钟里观众始终遭受灰暗的令人窒息的压抑。

  片名上的硬伤。这个片名绝对是个败笔,它不仅没能点出影片所想表达的主题,而且还有明显的跑偏痕迹。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这个片名直接抄袭了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但《我不是潘金莲》表现的是女主对“潘金莲”这一社会认知的反驳,十分贴合内容;而《我不是药神》里,社会对于男主的认知实际上是“药贩子”,通篇没有人提出过“药神”的说法,即便有,白血病人把程勇奉作了救命的“神”,程勇也是很享用的,就如同他很在意被叫做“勇哥”一样。既如此,他又何必向社会发出“我不是药神”的呐喊?(胡子白)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