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浓浓年味离不开年俗文化
2018-02-22 16: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滚灯是上海市奉贤区最早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每逢新年,集镇或乡村庙会,热闹的表演团队中总有一支“打头阵”的节目。滚灯,就是民间表演的头道布阵。行街时,滚灯一舞,观者自动让出一条道来,被誉为是“先锋将”、“开路灯”,接着,才是舞龙、舞狮、清音班、打莲湘、扭秧歌,很受市民喜爱。(2月21日澎湃新闻网)

  滚灯通常由外灯和内灯组成。所谓滚灯,即将内灯固定于外灯中心。当红灯亮起,黄色或银色包裹着的外灯竹条也被衬得明晃晃且闪出光亮。舞动之时,滚灯旋转,高潮迭起,惊艳四座。显然,有滚灯开路,再以各具特色的舞龙、舞狮、清音班、打莲湘及扭秧歌等助阵,那弥漫心底的年味,可真是没得说。

  由此想到儿时,笔者所在的县城,每逢大年初一,可谓年俗文化活动的“大串烧”:上午,由各单位及街道组织的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高翘队、以及娶亲花轿,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于大街小巷,煞是热闹;下午,则到临江的公园看表演、猜灯谜、观年画、赏春联,让人流连忘返。至今想起,满是甜蜜的回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除了商场开业及企业庆典,偶见老年腰鼓队助兴外,这些儿时的记忆,似乎都慢慢隐去了。现时的春节,除了难得的亲人团聚及休闲时光让人有所期待外,似已归于平淡。或许只有满阳台的香肠腊肉,以及孩子们手中的压岁钱,才能从中嗅出些许节日的气息。每当此时,愈发怀念儿时的春节。

  春节要有年味,少不了年俗文化的支撑。诚然,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中个别不符合现代理念的项目还当淘汰,如不少城市禁(限)放烟火爆竹,就是出于环保及安全考虑。但总的来说,上述正在渐渐远去的年俗,其中绝大部分能够融进现代文明,当在保护和抢救之列。

  对这类积淀深厚的年俗,若任其消失,不仅会失了年味,更让年俗文化有断代之虞。故而,让年俗文化发扬光大,可谓义不容辞。当然,春节年俗自成体系,从腊月初八至大年十五期间,包括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各类年俗活动,称得上丰富多彩。是否有必要“照单全收”,需要纳入“春节申遗”工程作通盘考量。

  不过,对于上述群众喜闻乐见的舞狮舞龙等简便易行的文化活动,则不妨因地制宜,予以重点扶植。譬如,时下喜爱扭秧歌、跳广场舞、以及舞枪弄棒的老年朋友不少,不妨发动他们成为年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即每年春节,可由各地群众文化馆牵头,街道社区配合,通过老龄协会,组织老年群体参与这类活动。当然,适当的资金扶持自是必要前提。

  而一旦年俗文化回归,春节将再不会“淡而无味”。更让人期待的是,当老年朋友成为其中的生力军时,那年俗文化的长龙,除了传统的舞狮、舞龙、腰鼓、花轿等,说不定还会出现太极拳和广场舞的队列,这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掘年俗文化活动的其它项目,使之“各显神通”,从而让春节重现浓浓的年味。(徐甫祥)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