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来临,浓浓的人情关系是躲不开的结。虽然社会在发展,收入在增加,但过多过滥甚至变味的人情往来,一则与勤俭节约的社会要求格格不入,二则给家庭、个人带来不小的负担。既要争面子,又要看口袋,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次考验。
诚然,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重视人情往来的国度,破解两难困局,就要在民风民俗上动大手术,尤其要把握住人情往来的度,既要让乡里乡亲的情感在人情往来中进一步深化,又要充分考虑家庭、个人的承受能力。有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效仿:山东淄博的南太合村30多年来,红白喜事随份子一直只有5毛钱。
南太合村的做法堪称典范。主家多花点本来无可厚非,随份子的钱真正做到了微乎其微。如此以来,无论是心理负担还是经济负担,都很轻松。
移风易俗既是民心所愿,更是有关部门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一些地方陆续出台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并加大整治力度,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要根除这种增加人民负担、啃食人民获得感的陋习,还需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下一番功夫。
一是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各种传统媒体及新兴媒体平台,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让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明辨是非、趋利避害,从而赢得广泛支持,自愿加入到移风易俗的行列中来。
二是要在强化监管上下功夫。对于人情往来之风盛行的地方,相关部门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加大整治力度,让基层不正之风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三是要在党员带头上下功夫。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让城乡党员干部亮明身份,带头践行新风正气,发挥党员带群众的优良传统,摒弃逐利倾向,还人情往来应有的本色。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跟进,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不断涵养“礼薄情重”观念,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