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如何让“科学”流言少些流传
2018-01-08 14: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2017年十大“科学”流言榜评选出炉。流言榜由专家评委根据其传播广度及危害程度选出,专家对其进行了详细剖析解答,破解了“一滴血测癌”、“坐月子不能吹风”等多个曾误导公众的“科学”流言。(1月7日 新华网)

  伴随着物质条件的富足,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生活质量,注重以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式生活。于是,“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等便成了公众关注热点。许多电视台专门设立保健养生类栏目,邀请专家对健康问题答疑解惑;在网络中,与养生、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也时常被各类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再由网民用微博、朋友圈进行“分享”,使更多网民成为信息的受众。多种知识传播途径为科学普及带来了极大便利,使公众拓展了眼界、获取了知识,有助于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然而,网络上的“科学知识”五花八门,不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的网民很难辨别真假,极易盲目轻信,受其诱导而选择错误的生活方式或消费行为,严重时还可能危及身心健康。

  “科学”流言需要用“真科学”来破解,需要由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出面“辟谣”,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流言”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为公众揭开科学的面纱,使科学真正与生活接轨。一年一度的“科学”流言榜评选活动就是“辟谣”的极好方式,既能使公众免受“流言”误导,又能使公众了解更多科学知识。但目前的流言榜评选活动尚缺乏制度化,缺少政府或专业科学机构的组织参与。假如能由政府或专业科学机构出面,在权威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中设立“辟谣专栏”,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专门推送“辟谣信息”,将蔓延网络的“流言”一一攻破,那么“流言”就将变得没有生命力,被“流言”所害的公众也将越来越少。

  当然,“辟谣”也不仅是专家学者的责任。“流言”的泛滥离不开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随意传播未经科学考证的“科学”流言,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应树立责任意识,将真实的、科学的信息传播给公众,不能为博眼球、赚点击率而随意发布未经科学验证的信息。另一方面,每一位网民都是信息的受众及传播者,在阅读、转发信息时,也应先尽力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对于已经进行“辟谣”的“流言”坚决不再转发,不做“流言”的传播者,使流言“止于智者”。(艾琳)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