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要求妥善认定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效力,对有关政府违反承诺,特别是仅因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原因违约、毁约的,依法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等,保护诚实守信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近些年,“新官不理旧账”的新闻时而见诸媒体。一些涉及基层政府的工程项目,明明已经验收合格,工程款项却未能及时足额兑现。面对“白字黑字”的契约合同,地方政府也是“义正言辞”,时常举以换届、人员调动、财务手续等借口推迟支付或打折支付。本该是清清楚楚、坦荡无欺的平等市场经济关系,却变得不清晰、不诚信、不坦荡,不仅戕害了合法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背离了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的精神要义。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地方政府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出现。一些民生项目、工程建设、外包服务,都可能使得政府与企业发生经济活动交集。此时,企业和政府应该是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双方都应该为践行法治、诚信的市场经济内核而积极努力。我们固然要求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以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服务赢得市场认可,但我们更期待基层政府积极履职尽责,有力捍卫企业合法合理的经济收益,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新官不理旧账”是政府不诚信守法的重灾区,背后的利益纠葛现实且复杂。一则,可能源于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偏差。对于尚未完结的工程项目,继任者出于“另起炉灶”的目的,很可能单方面违约甚至毁约。尤其涉及一些腐败落马官员,更是不易处理。二则,可能是利益作怪。以前,一些基层乡镇村社到小餐馆吃饭习惯于“打白条”,但随着财税体制的变迁,加上一些干部职工违规吃喝,如果再缺乏审计,便容易使债务缺口越来越大,直到成为一笔陈年烂债。
市场经济是法治的市场经济。治理“新官不理旧账”的顽疾,完善法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关键举措。唯有在法律顶层设计上举旗定向,方能将任性的权力拉回正轨,从而提振市场经济信心,不断厚植市场经济的法治内核。然而,坚守“政府不能因换届就违约”的初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推动法律法规落地落实落细方面可能还存在很多利益掣肘,这就需要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真抓实干,从外到内抓紧抓牢抓实。外部方面,要积极借力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将依法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保护诚实守信企业家的合法权益等相关精神落到实处,彻底打破地方利益的羁绊。内部方面,应大力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从倡导正确政绩观、厚植干部法治理念、加强审计监督、推行终身追责制度等方面精准发力,求真务实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汪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