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四六级考试并非“中年危机”而是“三十而立”
2017-12-20 08: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12月17日,2017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束,网上除了吐槽“早上登山,下午投湖”的四六级翻译题外,关于考试本身的争议也持续不断。不少网友认为:四六级考试无法检测出受试者的真实水平,是纯粹的“应试考试”。今年是四六级考试的第30年,有人戏称,这是四六级考试的“中年危机”。 (12月19日 中青报)

  有人说,所谓的四六级考试无非就是一场“应试”,即考生通过做相关练习题来适应考试,以免对题型不熟悉,这无法体现出考生的真实英文水平。因而,网上对四六级的质疑声不断发出。其实,要评价一个考试,不能单纯批评其“应试”性质,而应从其考试结构、社会需求以及本身价值上入手。笔者认为,四六级可以作为考察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考试,不应该被诟病。

  首先,四六级考试涵盖了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同时也设置了口语考试,覆盖了听说读写能力,考试题目也相对灵活。一场考试固然只能反映考生近期内的英语水平,一些应试准备,的确能让那些“突击备考”的考生提高成绩,但不能忽视的是这是需要大量学习准备才能获得的进步,而且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因此,四六级考试同样能体现考生的英语水平。

  其次,在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更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报考四六级是学习计划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认真的备考也一定会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这对于英语思维的建立,以及今后工作学习之中应用英语交流、查阅资料文献都有一定的帮助。

  再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出现在课堂上,就应该要有一个标准用来衡量考生的学习水平,因而考试就无法取代。当前,我国并没有一个普及化的英语评定标准,相比于报名费动辄上千的“雅思”或“托福”,只需几十元即可报考的四六级考试,依然是评测大部分中国学生英语水平的“金标准”。学生毕业面临就业,而许多招聘的企事业单位都将四六级成绩作为考核应聘者英文水平的标准。

  四六级考试虽存在各种弊端,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其意义不应该被否定,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四六级考试绝非是“中年危机”,而是迎来了“三十而立”,我们期待未来的四六级考试不断改革优化,向着更合理、更全面的方向发展进步。(文/李红杏)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