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们”不召回?我们就该不买!
近日,宜家宣布在北美地区召回1730万件抽屉柜,召回原因是该款抽屉柜今年5月倾倒致一名男童死亡。但此次产品召回地区仅限美国和加拿大,该系列家具在中国没有召回计划。
宜家这么干不是第一次了,宜家的做法不地道,但中国消费者似乎也拿它没辙。近20年来,宜家的“马尔姆(MALM)系列”抽屉柜产品因倾倒导致3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案件,已有多起。宜家实施了包括此次在内的多次召回计划,甚至向部分受害者支付了巨额赔偿。但与这种“惩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宜家销售增长率最快的中国市场,却每次都被排除在召回计划之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什么都讲究标准与法治的今天,就更应如此。按照宜家的“算法”,它在国外被视为“高危”并且已导致数名儿童死亡的产品,却符合中国的有关标准,不在中国市场召回,不违规!中国的管理部门对宜家目前可能面临的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尴尬。但面对宜家的夺命抽屉柜以及不在中国市场召回策略,如果我们连维权的声音都不发出,岂不是让宜家觉得我们更是可以任意捏的软柿子?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对不重视中国消费者安全的宜家说不,用实际行动倒逼宜家履行应有的安全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在卖场出个安全提示,让消费者额外买固定挂钩就完事。否则,其他国家为何不这么解决?同时,对监管部门而言,面对现有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存在的短板,应当尽快修正,努力弥补,不能任由标准隐患潜伏而置之不理。行政者与管理者通过改革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才是乐见的结果。
此外,我们也要警惕比丑思维。千万别用比宜家更没安全与责任意识的商家多着呢,来变相为宜家脱责。比丑比烂不是光明正大者所为,何况一个优秀的跨国企业、或是有志于健康发展的企业,都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更何况人命关天,安全是守住底线的问题。标准或有高低之分,生命安全难道还要区分国界吗?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理性的增加,盲目追捧洋大牌早已过时。最近,针对“降速门”事件,苹果公司也向用户致歉,并将更换手机电池的费用降低。面对庞大的市场,洋品牌更应该端正态度,改善设计,分析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还沉浸于过去众星捧月的感觉,这“公主病”就该治治了。洋大牌的怠慢都是惯出来的,如果“宜家们”不召回?我们也该硬气点,不买!(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