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假神童”的故事不是一笔画就的
2017-12-13 09: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12月初,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官方微信发布题为“莱阳一14岁少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消息。随后,诸多媒体争相对此事进行宣传报道,同时也引来网友对相关官方消息集体找茬。最近,记者从李某多名同班同学处获悉,自上周起,当事人李某就没有到校上课。(12月12日澎湃新闻网)

  一个14岁的孩子,纵使撒了弥天大谎,不过是些虚荣的小勾当,大概也并非不可原谅。真正的问题是,这个“假神童”的泡沫,刷屏朋友圈、火爆媒体界,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恶作剧吗?

  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这些让“深夜吼妈”的焦虑指数持续爆表的光环,而今看来,大概多有不堪。其实,早有人开始质疑——比如,李某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通知邮件为中文书写,且发件人均为“David lee”同一人,收件人则为“我自己的邮箱”。又比如,关于李某获得的“亚太经合组织举办的ACPC国际大赛”二等奖,证书上的颁发机构却是WTO(世界贸易组织)。再比如,所谓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版签约合同的最下方显示,一式三份的合同除学生和学院各保留一份外,“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也将保留一份”……网友实在忍俊不禁,戏称“这是美国教委要留底的节奏啊”。

  这些细节的推敲,如果说稍有难度;那么,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均否认认识李某”的答复,足以成为一张推翻其连环谎言的多米诺骨牌。在这个“白酒抗癌”、“凉茶养生”的时代,奇形怪状又层出不穷的“神童”,大概和神仙、神术是一个套路的。不过,成年人在这场漏洞百出的狂欢中,不去“实锤”论证,亦不去思考辨别,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有两个问题,大概是无疑而问吧:第一,家长与神童之间,究竟是否合谋关系?在这个疑似弥天大谎中,有很多功夫和功课不可能是孩子一个人完成的。第二,媒体在传扬这则假消息的时候,尽到基本的核实之责了吗?添油加醋,火上加油,分分钟“10万+”的同时,把民间传闻弄成全国性丑闻,公信何在、操守何在?更耐人寻味的是,先是莱阳第二实验中学对外宣称,李某成功签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紧接着,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大告天下——这些教育部门,连所谓纸质录取通知都等不及,就急吼吼将神童推至台前,如今造假事实板上钉钉,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这是一个神童越来越被祛魅的时代,因为人就是人,终究不是神。早慧的孩子当然有,但断不至于自带光芒、法力高深。“假神童”的故事不是一笔画就的,它背后至少另不开两个龙套:一是急功近利的家长,二是虚火旺盛的教育。前者无非是希望蒙混过关,把牛皮变现为通关过坎的“加分项”;而后者亦无非希望借“神童”来加冕,打扮成政绩而博弈决策资源。正因为彼此同向而行,心思热切又锦瑟和弦,才让一众“神童”闹剧沸沸扬扬。只害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以后还如何面对这个熟识的社会呢?

  仲永之伤,尚且无关造假之恶;“神童”之丑,却将利益和做派勾兑在一处。“假神童”的故事当然不该一笑了之,教育部门的审慎之责、媒体传播的严谨之责,都该对“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的”未成年人李某有个交代,对这个社会的秩序与公信有个交代。 (邓海建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