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国庆长假,在游客尤为众多的天安门广场上,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中学生“环卫工”,每天8点准时到天安门广场报到,“上岗”捡垃圾。“天安门零垃圾”这项由35中、人大附中、民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多所中学联合组织的公益行动,上百名中学生穿梭于天安门广场上百万游客中捡垃圾,学生最多一天可捡40大袋垃圾。(10月8日《北京青年报》)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广场,代表着国家形象,历来深受国人喜爱,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游客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天安门广场,或游览参观,或观升国旗。因此,“天安门零垃圾”显得格外重要。这也让百名中学生天安门广场捡垃圾的新闻报道显得更加“刺眼”。 8点准时到岗,11点休息换岗;13点准时到岗,16点休息;每四个人一个组……去年这项由35中学生发起的“天安门零垃圾”国庆义工行动,今年扩大了规模,包括民大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国际部等多学所校在内的上百名中学生,每天都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表,轮班“上岗” 。
捡起的是垃圾,拾起的是文明,展示的是美丽。黑色大垃圾袋、义工服、夹子、手套,是这些学生“环卫工”的全部装备,相比于天安门专业的环卫工人,虽然他们的装备有些简陋,但是作用却不可小觑。烟头、烟盒、食品袋、卫生纸、纸盒、瓜果皮……据老师统计测算,学生们“上”半天岗捡来的垃圾量就能达到20袋以上,全天的工作量最多可达40大袋。而且,为了抠地缝里的烟头,不少学生甚至直接徒手捡垃圾。“此情此景”虽然说足以令人感动,但却让人闻之心情越发沉重。
垃圾不乱扔,美丽由心生,人人讲文明,处处好风景。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不仅需要优美的硬件环境和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更加需要全体游客的参与和精心呵护。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人的一种境界,是国人应有的品质,同时体现着游客的修养、素质和作风。当我们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中漫步时,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当我们在整洁优雅的环境中生活时,一定会倍感幸福温馨。我们相信,没有哪一个游客希望活动在一个垃圾遍地的旅游环境中。然而,有些人嘴上经常说要保护环境,可是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行为司空见惯,对于地上的垃圾视而不见,看见别人乱扔垃圾更是不闻不问,就好像这些事都与自己无关。难道说,活动在一个垃圾遍地的旅游环境中,自己不是受害者吗?
正因如此,百名中学生天安门广场捡垃圾,无疑给这些不文明的游客上了一堂环保课。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文明就体现在这些细微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多一点文明意识、多一点文明语言,多一点文明行为,把良好的文明习惯体现在过马路不闯红灯、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小广告等等一个个自觉上,文明的阳光就会鲜亮地照耀在我们走过的每一个活动场所,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