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一直层出不穷。去年年底,各大移动支付平台相继推出延迟到账服务,似乎为避免遭遇电信诈骗提供了一份“后悔药”。近日,有读者向记者反映称,自己虽然已经选择了延迟到账,但依然未能避免被骗。记者体验发现,在一些支付平台,所谓延迟到账功能,并不能实现撤销交易,一旦被骗选择转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9月13日《北京青年报》)
电信诈骗日益猖獗,让民众防不胜防。特别是移动支付运用的普及,更是给骗子带来了“方便”,常常使上当受骗者通过手机的操作,不知不觉就将账户中的资金转给了骗子,等发现后已经晚了。各大移动支付平台相继推出的“延迟到账”服务,似乎就是为了避免遭遇电信诈骗,给民众一个后悔的权利,能将转出的资金及时追回来。然而,各大移动支付平台只是玩了一个“噱头”,目前转出的资金根本就无法撤回。如此“延迟到账”的设置竟成为一个摆设,要它又有何用?
按理说,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推出的“延迟到账”服务,就应该赋予民众一定的后悔权,如果在转账后及时发现遭遇电信诈骗或转错了账,在到账前的规定时间内可以操作撤回,让资金按原路返回到转出人的账户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能有效保护民众的资金安全。但是,目前各大移动支付平台设置的所谓“延迟到账”服务,转出的资金仅仅是延迟一段时间到账,转账人并不能撤销任何交易,也就等于“剥夺”了民众原本所期望的后悔权。那么,民众在遭遇电信诈骗后仍然束手无策,除了向警方报案处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骗子将骗取的资金转移一空。
其实,通过发达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各大移动支付平台的“延迟到账”服务,是完全可以实现撤销交易操作,让资金按原路返回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有支付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转账涉嫌诈骗,还是建议用户走司法途径,报案寻求公安部门介入。可见,这些移动支付平台或许不愿意承担责任,避免介入经济纠纷和案件中,或不想花费一部分人力资源成本来做这件公益事,于是便搞了一个“延迟到账”的摆设来糊弄有关政府部门和民众罢了。
诚然,防止电信诈骗,增强民众的防骗意识,提高他们的防骗能力非常重要,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能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教育宣传。同时,防骗补救措施也十分必要,一方面,需要公安、司法等政府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将诈骗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多方面采取措施,有效阻止骗子的骗术得逞。如银行能加大审查力度,杜绝给骗子开设骗钱的账户,或民众遭遇诈骗后到银行报备,银行能通过技术手段迅速冻结骗子的账户资金,让骗子无法转移骗来的资金,为司法部门介入追回资金取得时间和主动权。
而各大移动支付平台也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少一些糊弄人的摆设,能投入一部分人力资源成本,进一步改进支付平台的相关设置,把“后悔权”还于民众,让移动支付“延迟到账”的防骗功能真正起到作用。
*********************************************************************
作者: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