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年销售额超3亿元的陶瓷企业,却主动选择关张停业,从高污染、高能耗的“小散污”,向无污染、高技术含量的“绿工厂”转型。这一幕广受好评。老板说,是政府强有力的去产能举措和广阔的环保市场前景,让他下定了决心。(8月18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阐述“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是引导广大社会公众转变思想,大力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多年的不懈努力,绿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不少地方在改革发展中,将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但凡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有矛盾、冲突,均向环境让步,为生态修复、环境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更有不少企业家,为生态环境担当,及时停止粗放生产,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成为绿色转型的实践者、绿色生产的倡导者、绿色文化的捍卫者,着实令人钦佩。
但在人们叫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是巨大的,任务是艰巨的。尽管不少“绿色先锋”为社会做了表率,用责任和担当树起了“环境友好”发展的标杆,但依然有不少生产经营者认不清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大行粗放生产之道,总“以恶小而为之”,认为个别污染影响不了大环境。更有甚者,思想顽固,任何谆谆教诲、理念传播均不能“动摇其心”,始终向“钱”看,抱着“生态与我何干”的错误态度,让人“伤透了脑筋”。
其实绿色当前,没有人是“旁观者”,尤其是广大企业家群体,更要将绿色理念入脑入心。企业家是“绿色生产”的主体,一旦不主动承担起绿色生产、集约生产的责任,很容易给社会带来负能量,造成负面影响,让前期绿色理念的有力倡导、有效宣传的成果付之东流。由此可见,广大企业家必须当好绿色发展的生力军,从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上把好“绿色关”,既确保企业各类行为均符合环保要求,又要加强内部管理,主动引导员工强化绿色发展信念,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强环境制度建设,更要强化环境执法监察力度,对任何侥幸心理、错误观念进行“釜底抽薪”,断其念想,让违法者悬崖勒马,重树绿色观念;同时,也要让那些甘愿为了绿色生产而做出让步、牺牲的优秀企业家得到应有的补偿和奖励,让重绿色者得实惠,在全社会凝聚出绿色发展的正能量。 (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