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2017年第一季度霸屏的综艺节目,不是音乐选秀和户外真人秀,而是文化类综艺。在众多综艺节目依然在消费明星的热潮中,《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不仅收获高收视,登上热门话题,还获得了好口碑。一度被打上“低俗、没内涵”标签的综艺节目,在与文化“相遇”后,呈现出了不一样的亮点。
许多创新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满足观众求知欲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部分观众的观看习惯。《见字如面》第一季播出过半,虽然没有耀眼的舞台包装和激烈赛制,但凭一封信、一个人就让观众陷入故事,感同身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久前落下帷幕,由诗词引发的全民大讨论仍在继续;《朗读者》首期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在不少综艺节目“娱乐至死”的情形下,这类文化类节目被网友盛赞为“一股清流”。
电视上,综艺节目风生水起,有的在秀明星,有的选手在讲故事,有的导师在掐架,唯独没有在传播文化、寓教于乐。在电视节目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文化类综艺毫不意外地成为电视人突破收视瓶颈和话题热度的“另类”杀手锏。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尽管大部分人表示,非常愿意阅读纸质图书,但现实的生活往往鸡零狗碎,能拿出来安静读书、读诗、写信的时间必然越来越少。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对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文化综艺之所以能引起关注,正说明了社会需要这股清流,需要清醒和回归,说明人们心灵深处沉睡的文化情怀并没有丢失。
此外,和炙手可热的娱乐综艺不同,大部分文化综艺类节目,都是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原创节目。他们的受众人群还包含了青少年和老年,用充实的文化内容,接地气的节目设置,寓教于乐的方式,一次次唤醒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学会了用别人的思维模式做适合自己的节目,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这恐怕才是综艺注入文化后电视人为之兴奋的原因。
但这并不代表文化类节目要开始大火了,它更多的是个风向标。比如《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借助综艺的形式,再一次直抵人心。
虽然如此,一味地依靠电视节目“涨知识”,并不是长久之计。还记得去年,“丢书”行动曾经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然而,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丢书大作战”之后,又有几个人真正重拾了阅读习惯呢?在转发和点赞之后,恐怕大部分网友还是回到了刷剧、刷手机的本来生活。同理,再出色的文化类综艺本质上还是一档综艺节目,仅仅能起到宣传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在这些节目中,虽然观众可以获取到一些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但看电视毕竟代替不了阅读。想要真正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还需要观众通过阅读经典,自己去琢磨。(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