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群中读到人民日报刊发的一段话:有一位年轻的乡镇干部,在公务员交流群里发起了一个话题:“现在乡镇公务员都要求在乡镇最低服务5年,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原本以为大多数人会抱怨,但事实恰恰相反,超八成的回复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大都明确地表示,基层让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锤炼。(2月22日 人民日报)
群友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调查”,当然更多人缄默不语,默默潜水。身为一名农村出身的干部,也曾经历过“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仔细思量为何这么多人不愿再重复祖辈“地里刨食”的命运,无非是向往美好生活,不愿一生辛苦、无所成就。同样的,都说乡镇苦、农村苦、基层苦,面对这么“苦”的环境,如文中所说真的把基层工作当作“如沐甘霖”的乡镇干部有多少?超回复的八成。那没回复的有多少?抱怨到不想抱怨的有多少?已经离开该群的有多少?
基层的工作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基层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时代工作的薄弱点,但同时,也是工作的重点,毛主席当年“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基层、特别是农村的重要性。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力挺基层工作,连续十四年中央1号文件都是“三农”文件,也侧面反映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基层的工作要点是什么?唯实唯真。说穿了,基层的工作要点就这4个字。但是很遗憾,时代变了,作风变了,现在再说唯真唯实似乎已经脱离了社会。尽管还有像辽宁省长那样“自曝家丑”的“猛士”,但是毕竟还是少见。
为求真务实笔者也曾与人咬耳扯袖、面红耳赤。读着这些确有亮点的大作因为一些小小的瑕疵而被某些人扣上这样的帽子,有遗憾、有心疼。“中国式调查”也一直盘亘在笔者心头。这已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批评,此前人民日报刊发的“真的变了”,描述的是山西干部作风的转变,当时友人提出质疑,作风转变为何问的都是干部,笔者哑口无言。习总书记说的“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已经是传遍大江南北,但是还是有些人充耳不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虽然不中听,却也言之有理,只问已经“升任副县长”的同志太片面了,何妨问问那些离开乡镇的干部,问问那些缄默不言的同志,哪怕他们的回答并不一致,至少真实,至少全面,至少不会被人指着说“中国式调查”。同样的,只问干部,不体现群众也一样反映不出真实,甚至会被人认为弄虚作假,这些不必要的“锅”不要背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还是要进步,还是要改进。恕我直言:“中国式调查”不必再有。摒弃那些求急求快的心态,怀着像辽宁省长那样“自曝家丑”的勇气,求真务实,全面客观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也让群众接受,人民满意。
作者:李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