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网络中国节】感悟“春节”蕴藏的文化力量
2017-01-25 11: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季陆军  
1
听新闻

   相比起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如今年轻人的思维记忆里,东方的春节更多是吃吃喝喝串串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节日,要是一味地去责怪年轻人不懂事也不公平,看看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对于西方节日的介绍推崇,再看看社会大众对于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遗忘,传统节日的没落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个非常令人心痛的问题。我们谈文化自信,必须要借助载体,中国传统节日就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最佳载体,而春节又是这诸多节日中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可谓尽藏其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纽带。春节并不是汉族独有的节日,在中国境内至少有38个少数民族都将春节列为重要节日,例如满族、蒙古族、羌族、京族等等。而在国外,海外华人更是一直把春节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巩固后代民族认同感的瑰宝。所以在春节里,国内的中华儿女,国外的海外同胞,也许语言不通、血脉不同,但是欢乐的氛围却已将所有人融合在了一起。何况还有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至今仍沿用着他们作为中华藩国时的春节传统。中华帝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至少春节的存在,还能让我们回忆起当年的辉煌和荣耀,这样的民族自豪感所带来的文化自信,是任何其他载体的宣扬所望尘莫及的。 

  春节是万千家庭的脐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幸福,才能带来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和整个国家的欣欣向荣。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就是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家庭的节日。在腊月里,全家人一起动手准备新年的吃食;在祭祖的日子里,全家人一起缅怀先祖认同血脉;在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围坐桌旁吃“团圆饭”,“守岁”迎接新年到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风俗,都成为了凝结家庭感情的平台。而中华民族又习惯于将“国”与“家”的概念融合,所谓“四海皆一家”,家为小国,国为大家。新年之中,家与家之间的拜年祝福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并将这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上升到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即对“大家”繁荣昌盛的追求。 

  春节是民族信仰的寄托。“祭祀”是春节绕不开的风俗,也是最为重要的风俗,与当今世人逢春节便烧香拜佛的“祭祀”不同,传统文化中的“祭祀”是另一番情景:“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只有“社稷山川之神”、“前哲令德之人”、“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金木水火土”、“名山大川、江河湖海”这五者享有“祭祀”的权利。透过这五者,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祖先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古圣先贤的仰慕与推崇,这也才是中华民族的高尚信仰。 

  春节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春节就是如此而来,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再一代代传承延续,饱含着中华民族每一代人的智慧,也蕴藏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因此,推崇春节,实质就是在大力推崇中国传统文化;而淡漠春节,实质就在有意淘汰中国传统文化。当我们忽视了春节、淡忘了春节,我们又有何资格再去谈文化自信呢?(季陆军)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