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南京的成绩相当亮眼。12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排名全国城市第五、全球城市第七,跟今年上半年中国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的结论基本一致。
独角兽企业当然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从小到大培育起来的,因天时地利人和,发展的速度快、质量高。在成为独角兽瞪羚之前,它们也曾是初创型科技企业;更早之前,则是几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脑中的点子、胸中的蓝图、手中的成果,如同金种子,只要落地生根发芽,就能在阳光雨露中节节长大。
这样的“金种子”,也存在于当前的初创企业中,存在于年轻人的设想中,存在于实验室中,只待一个被发现的机会。创业环境越好、成本越低,创业的种子就越有可能找到落地的机会,成活的“金种子”也就越多。近年来,南京市一直在为创业种子提供这样的机会,特别是“宁聚计划”实施近两年,已扶持1万多名大学生创业,仅遴选资助就发放了近亿元。
这么做不完全是为了“金种子”。对于城市正在构建的产业体系来说,这些创业的种子即便没能长成参天大树,也还有很多可以长成小树、灌木和藤萝,与大树一起构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科创森林,所以,每一株新苗都具有独特价值。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并非“一生仅此一次”,就像做项目一样,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固然可喜可贺,失败了也能为下一次创业积累经验,问题更多在于,成本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南京市用包含开业补贴、创业成功奖励、带动就业奖励、创业失败社保补贴等的一揽子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降低了创业成本,这就不只是在遴选今天的“种子选手”,也为明天的“潜力股”们提供了试错和锻炼的机会。
必须承认,创业成功的几率不高。南京市扶持大学生创业,绝非一个劲儿怂恿初生牛犊般的年轻人冲动创业,而是不光给钱,更给指导、给培训,还给融资服务、政策咨询、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创业扶持,这恰恰是在用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来帮助大学生清晰对创业的认识,更好地知己知彼,减少因懵懂无知而盲目“踩坑”。
曾有人说,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但勇者“宁有种乎”?恐怕还是受环境的影响居多。人们普遍认为,如今“敢闯”的年轻人比老一辈多得多,他们不再满足于“端铁饭碗”,说跳槽就跳槽,说兼职就兼职,乐于尝试新事物、投身新领域,创业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与其说创业非勇者不能,倒不如说是过去人们看待创业的眼光过于保守,那么,借助政策扶持来降低创业的门槛,也将有助于开放风气,提振人们敢闯敢试的勇气,真正把创新的基因镌刻进城市气质中,厚积创新的沃土。
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我们需要郁郁葱葱、后继有力的科创森林,无论培植新苗还是厚积沃土,都必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以创业成本的降低换来创新创业的活力,为这座科教名城发现更多“种子选手”,驱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吴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