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1时20分许,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一起特大山体滑坡灾害,造成21栋房屋被埋。截至目前,已造成11人死亡,仍有42人失联。习近平对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克强就救灾工作作出批示。(7月24日新华社)
贵州水城——一座令很多人感到陌生的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举国家喻户晓的城市,却并不值得高兴。因为如此“一夜蹿红”,有了太多的血迹斑斑,饱含了满满的泪水伤痛——截至目前,已造成11人死亡,仍有42人失联。
天灾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也让全国亿万人民共同转向水城默哀祈祷。特别是,在有关方面的有力组织下,抢险救援、抢救生命工作迅速展开、火速实施。截至24日6时,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247名指战员、9支矿山救护队257人、贵阳隧道救援队56人,携带搜救犬、生命探测仪已到达现场开展处置,地毯式搜索、挖掘破拆救援、布局救援点等一系列工作并行推进。为的就是,抢抓“黄金时间”,抓住一线生机,让生命之光、救援之手第一时间靠近受灾群众。24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也向贵州省紧急下拨中央财政自然灾害救灾资金3000万元用于专项救援。上下齐心的救援,涌流而出的善爱,让我们看到了无情天灾这面镜子折射出的丝丝暖意。
救灾刻不容缓,在非常时刻,时间就是最稀缺的资源;灾难就是考场,在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就是最鲜明的旗帜。相信,无论是抢险救援、后勤保障,还是救死扶伤、灾后重建等,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一定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因为,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没有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保障和护航,又何来幸福和安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说到底还是要有安全感打底。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仅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也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首要前提。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就是这场火速救援的核心任务。
问题在于,救灾再及时,救援再给力,终难免存在伤亡,亦必然产生损失。归根结底,救灾终究是在灾难发生之后的一场被动式、补救式的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力量救援、调集资源救助,固然十分重要,但抢险救灾的上上之策仍在防灾、化灾。把无情灾难关在群众的生命之门外,将肆意险情化解在未萌状态、萌芽之时,想必付出的代价远远要比抢险救灾来的小。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生命代价,如此沉重、无法估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如何“极端负责”?关键就在将初心和使命体现到扎实细致、敏锐专业、毫不松懈地做好排查隐患、防灾化灾、守护安全各项工作上。
2013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黄潍输油管线事故抢险工作曾强调指出,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在当下酷暑连连、汛期来临、事故频发的特殊时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十分关键。全国各地要举一反三,扎实开展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方面隐患排查,确保不存死角、不留空白,特别是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科学排解隐患,真正在“防”上用力、“化”上出招、“减”上见效,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堤坝,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于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