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响了很久。终于,人下来了。包括江苏在内,河北、辽宁、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的新高考方案今天落下实槌。2021新高考不再是一个传说。
颇有意味的是,此前先后在2014年和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沪、浙和京、津、鲁、琼二批都是“试点”,而第三批的江苏等8省市方案经教育部审核备案,即以“实施方案”面世,已不见了“试点”的提法。
这似乎证明了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已经从试点趋向成熟,改革理念和框架设计、操作方式逐渐趋同,具备了整体实施推进的基本条件。以本批的8省市方案为例,虽然“省情”各异,但在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科目设置、总分值和赋分规则、招生录取办法、综合素质评价等主体内容上完全一致。
对江苏而言,新高考方案经过了长达4年多的准备,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专家论证,可谓来之不易。殊为可贵的是,它以“问题导向”的思路剖析现行高考模式,在国家政策、教育理念、实际操作等层面找准结合点,以确保2年及以后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展开。
因此,与现行方案相比,2021江苏新高考方案确实值得期待。
首先是考试科目设置。在坚持不分文理基本理念的同时,提出选科指导规则,以适应高校不同专业学科对考生的要求,符合社会对不同类型、特长的人才培养需求。考生也有相应的空间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预期进行选科组合,争取自主学习。
其次是总分值提升。现行模式由于分成了分数和等级两个板块,总分值偏低,形成严重的扁平化成绩分布;分数密集段考生堆积,不利于拉开梯度、区分层次,志愿竞争激烈,也给高校选拔录取新生带来不便。新方案将必考和选考科目均以分数合成一个板块,总分值提升至750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第三是选考科目中的两门实行等级分转换。这是基于总分值的系统设计,即改变现行“分数+等级”模式,而由一体化的总分来评价。同时,针对不同学科内容和学生选科的差异性,既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选择的权益,又防止出现成规模的应试功利化选择,如弃“难”从“易”、避“理”趋“文”等不正常现象,实行以考生在同一学科的成绩“排位”为核心的等级分,使不同学科考试原始分的“不可比”变为相对公平的“相对可比”。
第四是依据招生院校提出的必选科目(物理/历史)要求,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录取。这是基于除语数外3门基础性学科外,物理学科对大学的理工类专业、历史学科对大学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来说,覆盖面宽、基础性强。因此在3门选科中,这个指导性的“1”加上自主性的“2”,可形成多达12种组合,对考生选择大学专业志愿和院校选择合适生源,都是利好。
第五是录取模式的改变。现行模式是“院校分数线+选科等级”的基本标准,考生必须双达标。录取中经常见到高总分/低等级、或高等级/低总分的情况,使得一些考生痛失志愿学校。新方案将实施“院校专业组”的划线办法,将一校的多个专业归纳在一个专业组内、可设置多个专业组。考生只要达到了某专业组的分数线,就能在其包括的诸多专业中进行选择,也便于招生院校实行生源调剂。
值得期待的当然不尽于此。比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新方案都有具体办法。尤其是高职分类考试、在2021形成独立的职教高考,如成功实现,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江苏是教育大省。20年来,高考模式实行过多次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包括教训。对2021新高考,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以理性的态度积极应对。因为,在为期不长的过渡期内,确实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且迫在眉睫——
大学应尽早完成选科指导和专业组设置,并向中学、向社会公布。只有招生院校这一头动了,才能在中学和高中生中形成相应的互动。
中学应尽量优化师资配置,尽可能就学生选科意向开足组合。新高考方案原则上有12种组合供学生选择,对此不应单纯从应试—考核角度对待,而应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益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即使无法或无力开足组合,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合情合理的引导。
学生(包括学生家长)首先必须确定物理或历史的选科,并且必须充分了解大学招生时必选科目与专业组的关系、专业组和专业与未来就业方向的关系。这意味着学生进入高中甚至更早就应该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有所考虑,并且从必选学科开始体现。再也不应该出现曾经发生过的大规模功利导向“理转文”,也要彻底改变辛辛苦苦高中读了3年,到填报高考志愿时却空空荡荡、茫然不知所求的心态和状态。
2021江苏新高考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戚若予,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教育新闻资深记者及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