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日报:莫让失信成为人生绊脚石
2018-11-30 16:25: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日前,我市发改委信用办、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市公安局交管局3家单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批交通失信典型案例并重申:不仅机动车交通违法会影响驾驶人征信,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也会让其信用档案染上污点。

  交通违法会导致失信,无疑提高了法律的威慑力,有助于培养文明有序的城市交通氛围。不过,作为一个红灯停绿灯行的守法市民,或许对新闻本身并无太大感触,重点在于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看不见、摸不着的个人信用,正在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各种场景,对现实生活产生越来越多的具体影响。

  过去,我们总以为“信用”这个词与普通人无关。既不是人人喊打的“老赖”,也不是上了黑名单的不文明游客,更不是野蛮霸座的“车闹”,信用惩戒又与我何干呢?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渐深入,个人征信网络也在日益完善并投入实际应用。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在享受信用带来的便利与实惠。信用高的人,能够免押金租用共享单车、拥有更高的白条额度、无需预付款即可获得商品或服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不仅代表私德品行,而是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可以量化,可以变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在个人层面是重要的虚拟资产,在国家层面则是一种生产要素。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社会有效治理的保障。社会为守信者提供更多的好处和待遇,自然也会对失信者给予惩戒和限制。例如有些人马虎惯了,觉得偶尔几次信用卡逾期没关系,等到买房贷款时却发现无法享受利率优惠,因小失大,后悔莫及。未来,随着征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关联方方面面。交通出行、个人信贷、旅游消费,都会和个人信用挂钩,失信行为都会被记入诚信档案,失信者将会寸步难行。

  从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到国家治理,信用正在成为一种刚需。对个人来说,信用看似由银行等部门机构评价记录,最终仍是由个体的信用行为决定的。信用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信用交易习惯,呵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避免各种形式的失信行为。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个人信用,我的信用我做主。(刘大山)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