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荔枝网:马蜂窝的回应为何连个道歉都没有
2018-10-22 17:32:00  来源:荔枝网  
1
听新闻

  原题:马蜂窝回应评论造假,但为何连个道歉都没有

  文/熊志

  (作者熊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旅游攻略见长的马蜂窝这一次被“捅了”马蜂窝。10月20日,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发布的《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文章直指马蜂窝旅行网涉嫌评论抄袭和造假。

  爆料文章公布了大量马蜂窝从大众点评、携程等友商上“扒”用户点评的图片。根据单方面的统计,累计发现7454个抄袭账号,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总计1800万条用户评论,占2100万总点评数的近85%。

  当然,搬运扒窃用户点评是否如此严重,还未经最终证实。但马蜂窝最新的回应,却完全回避了关键问题。它避重就轻地强调,平台内容以游记和攻略为主,点评内容在马蜂窝的整体数据中占比很小,只有2.91%,试图借此来化解85%这样大面积抄袭的负面影响力。至于涉嫌扒窃的账号数,则轻描淡写地说是“微乎其微”——但这也至少说明,抄袭行为是存在的。

  马蜂窝与携程等平台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UGC(用户生产内容)内容属性更重,这种差异化打法是它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要价之本。作为平台运作机制的一部分,用户点评哪怕只是边缘化的服务,批量抄袭搬运也没有任何合理性可言。而且,有个细节值得一提,明明是不署名内容来源和作者的抄袭,在回应中的措辞中,却被描述成“虚假信息”。

  别说马蜂窝,几乎所有的UGC内容平台,哪怕依靠现有的大数据技术,也都无法彻底杜绝用户抄袭的情况。所以对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版权,一直有“避风港原则”的说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二十二条,为平台提供了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豁免。但这种豁免的前提是,“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

  对于如此大面积的抄袭搬运,马蜂窝如果真如质疑者所言,是主动为之,那就意味着马蜂窝在有组织地侵权。即便无视抄袭范围之广,退一步讲,仅仅将它看做用户自发的结果,马蜂窝是否知情?

  如果答案是不知情,那说明作为UGC内容平台的马蜂窝,却对内容生产放任自流,平台运营机制存在极大问题。如果是在知情的前提下,还纵容用户搬运友商点评,也是对信息传播法律法规的违背。事实上,“避风港原则”在今天,已经很大程度让位于“红旗法则”,换句话说,如果侵权传播的事实显而易见,那么平台就不能装作看不见。

  不管哪一种可能,爆料者提出的点评内容侵权,已属于可以坐实的事实,只是抄袭程度、是平台有组织还是个人自发,依旧存在疑点。在这样的前提下,马蜂窝好歹该对用户以及被抄袭的原创作者有起码的道歉。遗憾的是通览回应全文,没看到任何相关内容,反倒是搞起了动机论,认为爆料者企图摧毁千万用户共同构建的社区,这种转移焦点的态度让人失望。

  此次事件或将对马蜂窝新一轮融资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互联网平台,无视版权保护规则,放任甚至自行组织搬运抄袭,那承担资本市场上的恶果也理所当然,没什么冤屈的。

  另一方面,不少业内人士提到,用爬虫或者机器采集信息,是很多平台的潜规则。此次马蜂窝点评抄袭事件无疑是个提醒,它进一步说明,大数据不止会引发隐私泄露问题,它还为内容领域的批量扒窃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