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去年7月,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体赴东南片区大走访、大调研,决策实施城市东南片区更新与改造,从此拉开了东南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序幕。一年过去了,七里河有啥变化?老百姓满意吗?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东南片区采访,看到了“景美水清路畅”新景象。当地居民说“市里正在干的,就是我们盼的”,用质朴的话语给这项工作点了赞。
对扬州人来说,“东南”是一个美好的词。宋人李好古评价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东南片区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是扬州城市的“东南门户”“工业新区”,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东南片区成了城市发展的短板,七里河也逐步成了扬州的“龙须沟”。正如老百姓所说,这里与扬州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以及获得的美誉度“反差太大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东南片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建设好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同样包括东南片区在内。去年6月8日,市委书记谢正义徒步调研七里河,写下民情日记《今天开始,我就是七里河河长》,明确表示“下决心从根子上解决七里河黑臭问题,努力把老百姓批评声最多、呼声最大的七里河,打造成老百姓称赞最多、赞扬声最大的幸福河”。行胜于言。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一项重大成绩的取得,背后一定有值得总结的东西。回首七里河的前后变化,最起码有两个启示。其一是用心用情做工作。摊开手,五根手指,有长有短,我们不能只看到长的手指,而忽视了短的手指。做工作也是如此,有长板也有短板,面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必须正视短板的存在,下决心解决短板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要真正带着感情与老百姓坐一条板凳,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正确面对工作的不足和群众的批评,既要理性听“掌声”,更要勇于听“骂声”,带着感情干事业,把“骂声”变成“掌声”。
其二是用劲用力做工作。“短板”的形成,肯定有着复杂原因,解决“短板”问题非一日之功,很难毕其功于一役。我们一定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七里河黑臭问题的形成很复杂,“从根子上解决七里河黑臭问题”不可能容易,为什么还能交出一张满意答卷?答案就是:我们有鲜明的态度、专业的视角、坚决的行动、切实的举措。事实证明,有决心有信心,有方法有办法,短板就能够转化成样板。当然,在工作中,也有一些问题一时难以奏效,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考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老百姓点赞“市里正在干的,就是我们盼的”,启示我们百姓盼什么就要努力干什么。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干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我们积极承办省运会,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争创城市发展的第四次辉煌,延续着同样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