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日报:利益共享,医联体"连体"又"连心"
2018-09-13 10:12: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刘大山

  刚开始床位使用率只有50%,这两年却达到90%以上,有时甚至一床难求……据本报报道,夫子庙社区卫生中心与市第一医院共建的联合病房运行良好,给众多病人带来实惠。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正加速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让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既“连体”又“连心”。

  作为纾解“看病难”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然而在各地探索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医院“跑马圈地”,产生虹吸效应;小医院和社区中心由于缺医少药愈加萎缩,不少医联体有名而无实。当下,我市的医联体建设呈现可喜态势,在此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方法路径与机制创新,有必要及时梳理总结,以推动相关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医联体建设的两大障碍,在于利益分配和人才流动。大医院承担着引领推动作用,如果单方面付出没有回报,必然动力不足,让联合流于形式。要想在“连体”的基础上“连心”,就必须破除行政体制上的困局,在医联体内部形成共享激励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通。我市正在推进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主要模式包括一体化医院集团、府院合作、设立联合病房等,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在强调人、财、物的共享,建立和完善利益共同体机制,形成对合作双方及病人都有利的局面。

  我市卫生部门对医联体的考核,也以紧密、深度为导向,侧重于考核医联体的整体服务情况,而不是单纯考核单个医疗机构,从而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并实现均衡化。例如,对于大医院派驻专家去基层,不仅考核派出专家的人次、坐诊次数,更考核专家下去后带动了多少特色科室建立,提升了多少基层医院的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这就要求专家真正“留在”基层医院,主动共享技术、培养基层人才,将“强基层”的医改思路化为现实,让基层医院有能力接待并留住病人。

  目前,南京已累计建成52个核心医联体,但在紧密型医联体的打造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经济杠杆、统一结算、医保支付等方面,需要继续进行配套改革,推动资源和患者双向流动;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让基层医护人员有合理的薪酬和职业晋升空间,让药品和医疗设备在基层合理适用,让家庭医生更好地管理健康……最终,构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医养护功能齐备、疾病全程管理、主动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实惠的医疗健康服务。

  实践证明,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落实。让医联体更加紧密,“连体”又“连心”,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藩篱,勇于创新尝试、及时反省纠偏,尽快将成功经验形成制度推广,改革成果就能早日惠及更多患者,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