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荔枝网:少年强不是喊出来的,少年娘也不是"看"出来的
2018-09-07 15:44:00  来源:荔枝网  
1
听新闻

  文/周云龙

  (作者周云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电视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一种感性的表达,最早出现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后来,它演变成一句催人奋进的口号,常常作为晚会的开场或是压轴。

  “少年娘则国娘”,这是一种偏激的吐槽,最早可能源起足球场,后来转向娱乐界。最近一档公益节目,播出之时就引发了“吐槽大会”,“少年娘”的骂声也进入了新高潮。

  几个长相清秀、妆容精致的年轻偶像、流量明星,被一众网民抨击为不男不女、阴柔、“娘炮”,乃至报以粗俗的“网骂”。微博、微信、客户端上,更是一片“少年娘则国娘”的声讨,有人质疑媒体的导向,有人要求主办方道歉。

  言之凿凿,情之切切,其心可鉴。不过,声浪喧嚣之后,我们不妨仔细思量,“少年强”是“喊”出来的吗?“少年娘”是“看”出来的吗?当然,媒体平台对社会某些新兴潮流有不可小视的放大或助推作用。

  所以,有话好好说,我们还是应该回到理性的轨道,回到问题的社会原点:家庭和学校;回到孩子的成长起点:“教”与“育”,才能更深一层地来探讨这个问题。

  先浏览一组国内新闻,窥一“题”而知全报道:

  《93%,这个数字很扎眼!扬州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待破解》《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山东某校51个班级无男班主任》《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厦门幼师男女比例1∶99》……

  可以明显看出,目前我国教师职业性别失衡严重,而且这种现象未来还可能扩大。

  再来看一组新闻摘要,来自邻国日本:

  “侧空翻、十级跳箱,这些让成年人看得瞠目结舌的项目,不是什么杂耍团的训练,而是日本幼儿园“身体素质课”的内容。相比我们,以最低标准制定的体育考试,这些娃娃是真刀实枪的下腰、倒立。”

  “儿童的身体本就坚韧柔软,只是在过度保护中变得脆弱,想想在国内,孩子但凡有个磕碰,家长都要上幼儿园向老师讨说法,一不留神就被扣上虐待儿童的大帽子。而在日本,要是孩子因为运动受伤,家长反而要向老师道歉,觉得孩子添麻烦了,我们应当区别,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自然成长,和‘看管不力’有着本质的不同。”

  “日本的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时从不帮孩子背包,自己承担该承担的,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到幼儿园,孩子必须脱下制服里的套头衫和鞋子,换上罩衣和芭蕾鞋,妈妈就站在一边看着孩子自己换,从不伸手帮忙。”

  两个新闻组合在一起,不同主题,不同角度,却都指向当下的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生态。日本的教育,对女孩而言,可能是“变态”的教育,而国内的教育,对男孩而言,或许是“变性”的教育。

  一个人的外表怎样,其实并不重要,也不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现在网民们激烈抨击的“花样美男”,对于好多人来说,确实可能“审美无能”,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一种美的存在,也不能无视他们有着海量的粉丝群。孩子们喜欢并且迷恋某个偶像,只要引导得当,打开方式正确,也可以成为生活、学习的动力。见诸报道的各地“学霸”,他们大多也是追星族,所追之星,不乏被家长们视为“娘炮”的人。

  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有没有坚强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很多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度呵护,什么事都帮孩子想好、做好,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导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大多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身体上软弱,经济上“啃老”,精神上则是“巨婴”。这是比外表“娘”更严重的问题。不妨这样想一下:一个是外表女性化,但处事果断、学习刻苦、工作敬业的男性;一个是外表阳刚,但没有主见、内心软弱、或者行为粗俗的男性,你更欣赏哪一个呢?答案恐怕很明显吧。

  所以,我们所呼吁的“少年强”也并不只是外表“强”,更重要的是体质强壮、精神坚强。这样的“少年强”显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如何从墙上、纸上、嘴上,落实到一个个少年身上?无问西东,只看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在国外教育看似“变态”的那些细节里,寻求“中国方案”,让中国的少年,真正强起来。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